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安徽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为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0~2013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指数及耕地重心模型对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3年淮北平原农业区总耕地面积及其大部分县(区)耕地面积小幅减少,其余部分市辖区耕地面积有一定增加;(2)淮北平原农业区的耕地在空间上呈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2000~2013年耕地重心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但迁移幅度不明显,并未影响研究区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农业生产能力和灾变.[建议]加强现有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保障农户切身利益;控制人口数量,树立耕地资源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
钟博 《油气储运》2010,(7):27-27
抓好夏季管理是葡萄夺取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其管理要点如下:一、夏季修剪1.抹芽定梢:开花前进行抹芽,抹去弱芽、过密芽、副芽、隐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在能辨别出有无花序和花序的优劣时进行定梢,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基层气象科技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本文介绍了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的工作现状,并提出基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城口县为例,探索了秦巴山连片特困区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人居环境适宜性,为落后山区村落布局规划与扶贫脱困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城口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温湿指数和水文指数构建人居环境指数模型,评价了城口县村落人居环境适宜状况。结果表明:(1)村落高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中部地区,村落稀疏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村落密度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降低,村落分布整体呈带状延伸、片状聚集和"孤岛"零星分布的聚散特征;(2)村落数量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随地形因子分级梯度增大而降低;(3)村落人居环境划分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较高适宜和高度适宜5个适宜性级别;(4)现有村落中分布于不适宜区的村落占16.45%,临界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的村落占65.96%,较高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的村落占17.59%,可见,村落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村落数量之间呈倒"U"型相关。研究区应结合人居环境适宜性状况对现有村落分布进行调整优化,并针对性地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使减贫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1956—2014年降雨特征及输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江流域的降雨特征及输沙效应,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防灾减灾、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乌江流域年际、年代、汛期降雨特征,以及降雨侵蚀力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效应的影响。[结果](1)1956—2014年,乌江流域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量均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研究时段内大致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少雨5个年际变化阶段。(2)乌江流域在1970—1979,1990—1999年为多雨时期,流域内59a中约有32.57%的降雨为侵蚀性降雨,且多发生于1960—1979年。(3)乌江流域汛期降雨以侵蚀性降雨为主,侵蚀性降雨主要发生在6月。(4)通过建立乌江流域年输沙量和年降雨侵蚀力双累积曲线方程,计算得出1984—1989,1990—1999和2000—2013年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率分别为15.55%,2.84%和12.46%;1990—1999年降雨侵蚀力对输沙变化的影响程度最低。[结论]乌江流域的降雨侵蚀产沙更多地发生在汛期,1983年后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