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芝麻无限生长和连续开花的习性,利用豌豆、油菜、大麦等早茬作物种植芝麻,能使芝麻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芝麻生产上的一大优势.我们在驻马店市上蔡县种植 10亩大麦茬芝麻,平均亩产达 160 2kg.研究出了一套早茬芝麻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芝麻主产区多为夏播种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这固然与灾害频繁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播期晚,芝麻生育期短,气候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对夏芝麻怎样提前播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驻芝15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81043为母本、驻92701优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在多元病圃连续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的芝麻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了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对芝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驻芝八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种植下对芝麻的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对芝麻产量结构,生育性状等均有影响,是直接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芝麻的种植密度在5000-10000株/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运用DTOPSIS法对2003年-2004年国家(江淮片)芝麻区试的品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探讨DTOPSIS法在多因素综合评价芝麻新品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其在芝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芝麻从现蕾至初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一般为7~15d。芝麻现蕾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时既长根、茎、叶、枝,又进行花芽分化和蕾的生长发育。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以扩大营养体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围内外数百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性状观察和综合分析,应用性状互补原理,选择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选育的育种中间材料驻81043作母本、驻92701作父本.于1996年在我所试验场配制组合(驻81043x驻92701优系),编号为9612。1997年F1春播.田间混收(9612—0);1998年进行病圃选择.  相似文献   
8.
驻芝19号(原品系名驻0019)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驻975为母本、驻99141优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其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2010年全国(江淮片)芝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驻芝19号平均产量1 262.25 kg/hm2,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7.62%。种子含油量56.20%,蛋白质含量20.96%。2011年8月驻芝19号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此外,研究了驻芝19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对驻马店市平舆、上蔡等几个高产示范县芝麻田间的杂草种类调查,发现田间发生量比较大的有马唐、牛筋草、稗草、千金子、野燕麦、茼麻、田旋花、狗尾草等杂草,针对这些杂草的发生规律提出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因地制宜地采用农业、地膜、化学等多种措施来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以驻芝11号为试验材料,对中早熟芝麻品种就地加代所需热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全生育期长短,与温度呈正相关;播种至出苗日平均气温持续低于15℃时,不能正常出苗;18—26℃随着温度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出苗至初花需要1000-1130℃积温,播期提前相应初花提前;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日平均气温大于25℃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开花18d后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可以大田种植;加代繁殖措施是:4月20日播种,6月30日摘蒴;第二代7月5日播种,8月底打顶,促使种子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