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大花萱草品种染色体倍性鉴定及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14个大花萱草品种染色体的数目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倍性大花萱草间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摩洛歌之夏、光辉路线等5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22;新西兰I为三倍体,2n=3x=33;火绒、新西兰B等8个品种为四倍体,2n=4x=44;萱草相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2.
9月初,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地下水勘测队队长胡兴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草原鼠害已经成为影响黄河径流减少的原因之一。胡兴林指出草原上鼠害成灾,鼠类在草甸上打洞、啃食草根,草场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导致该地区地面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湿地大面积消失,近一半的湖泊干涸。(新华社雷媛)草原鼠害成为黄河水量减少原因之一$新华社@雷媛  相似文献   
3.
4.
浙江省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连续出现3d及以上。根据该指标和全省68个气象站高温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1988年之后高温热害呈现加重趋势;高温热害持续天数与空壳率、秕谷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千粒重以及早稻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建立了模拟方程。此结果可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冬小麦适宜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和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的组合模式,为冬小麦田间用水管理及自动灌溉控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L:40%,M:50%,H:60%)和3个计划湿润层深度(60、80、100 cm),共9个处理(T60L、T60M、T60H、T80L、T80M、T80H、T100L、T100M、T100H),研究了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与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计划湿润层深度及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的不同改变了处理间灌水定额及灌水次数,计划湿润层深度过高或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过低均不利于冬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随着计划湿润层深度(60~100 cm)和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40%~60%)的增大,冬小麦花前及花后的干物质累积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产量随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增高呈增加趋势,当计划湿润层深度为80 cm时,产量相对最高,同时耗水量也越多,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 cm时耗水量最少。计划湿润层深度越低,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越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则越高。T60H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9.96 kg/(hm2·mm),比最小值T100L大21.0%。【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 cm,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设置为土壤有效含水率的60%时,冬小麦节水高产效果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6.
种子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时期,种业更是发挥着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联合,促进资源整合和规模化;重视中小型企业,鼓励其走向专业化道路;强化监督管理意识,推进种子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发展种业的电子商务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多年不同产量需肥特征进行配方施肥,来模拟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进而研究不同产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等特性,为田间水肥管理和高效用水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个产量水平,分别为7.50 t/hm2(C0),8.25 t/hm2(C5),9.00 t/hm2(C10),9.75 t/hm2(C15),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无效小穗数呈下降趋势,较CK处理相比,C15处理株高、SPAD、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7.8%、69.1%、68.6%、15.3%、16.5%、17.3%、34.9%,收获指数达到53.2%。随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C10耗水量增加22.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9%;收获后C10土壤全氮全磷较播前显著增加,C15显著减少,肥料贡献率随产量增加显著提高,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较高的穗数和全生育期干物质的积累,结合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等认为C10处理水肥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