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废弃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性能。[方法]在不同添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的磷溶液初始浓度和不同溶液p H的条件下,探讨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效果,考察其吸附磷的动力学行为。[结果]在含有30μg/ml的富营养化水磷溶液中,蛋壳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μg/ml;蛋壳粉对磷的单位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壳粉在p H为5时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振荡4 h后蛋壳粉对磷的吸附量达到平衡状态;蛋壳粉对磷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4 3。[结论]蛋壳粉具有吸附富营养化水中磷的能力,可用于富营养化水污然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纤维素含量对诸氏鲻虾虎鱼幼鱼生长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纤维素含量的配合饲料,饲喂60日龄幼鱼8周,测定存活率(SR)、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和肥满度(FUL),切片观察各组虾虎鱼的肠道,并测定鱼体基本组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结果表明,幼鱼SR随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WG和SGR先上升后下降;FR持续上升,但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纤维素含量超过2.98%时,幼鱼FUL持续下降;纤维素含量由14.52%增加到20.63%时,FCR极显著增大。同时纤维素含量影响虾虎鱼幼鱼肠道形态,并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水分、灰分均无显著影响。诸氏鲻虾虎鱼幼鱼饲料最适纤维素含量为6.7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溃烂病"病原及其致病性,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人工感染实验以及病原生理生化鉴定和gry B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p H条件对其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对诸氏鲻虾虎鱼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57 CFU·尾~(–1)和2.0×10~4 CFU·尾~(–1),毒力基因(cit C、muk F、esr B、kat B、fim A、gad 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基因序列与已知迟缓爱德华菌相应的毒力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病理结果显示,患病鱼肾脏、肝脏、皮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其中肾和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25℃和30℃实验组5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3±15)%、(60±10)%,显著高于20℃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盐度15和30实验组5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0±10)%、(63±21)%,显著高于盐度3实验组[(20±10)%,P0.05];而p H 6.0、p H 7.5、p H9.0实验组之间5 d累计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菌是诸氏鲻虾虎鱼"溃烂病"病原,具有强致病性,养殖温度和盐度对其致病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尼罗罗非鱼Siglecs like融合蛋白,开展相关Siglecs like蛋白的功能研究,深入了解罗非鱼与无乳链球菌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3个含Siglecs like ORF的克隆质粒,PCR扩增获得Siglec-1、Siglec-4b和Siglec-14 like的膜外段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Ig G1 Fc中,双酶切、测序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q PCR、Western-blot对目的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纯化效率。ELISA检测融合蛋白与GBS的结合活性。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3个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Ig G1 Fc-Siglecs like/Ex。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细胞中3个Siglecs/Ex-Fc融合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高效表达,且过柱后的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纯度;3个融合蛋白与罗非鱼源GBS的结合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利用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纯度的尼罗罗非鱼3种Siglecs融合蛋白,且均有与GBS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