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糯小麦因其独特的品质特性而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却鲜有研究,制约了该特种小麦的生产。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连续3个生长季,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通过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氮比例处理,构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特征,以明确高产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扬糯麦1号≥8000 kg hm–2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三要素特点是每公顷520~550万穗、每穗43~46粒、千粒重32~37 g。高产群体拔节期最适茎蘖数为穗数的2.3~2.5倍,茎蘖成穗率为44%~49%,分蘖成穗率为25%~33%,孕穗期和乳熟期的最适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为6.2~6.5和3.2~4.0,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0 000~11 600kg 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5900 kg hm–2以上,适宜粒叶比达0.36粒cm–2叶和12.40 mg cm–2叶以上。高产群体各生育时期LAI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叶比均高于中高产群体(7500~8000 kg hm–2)及中产群体(7500 kg hm–2)。3年中扬糯麦1号均达到高产指标的小区具有以下特征:基本苗为225×104 hm–2,总施氮量为240 kg 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1∶2∶2。  相似文献   
2.
采后热激处理对蓝莓鲜果品质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蓝莓鲜果贮藏品质的有效方法,以灿烂、巨蓝2个品种的蓝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的热激处理对蓝莓鲜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35℃热激处理条件下,灿烂蓝莓的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并有效地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TSS)、花色苷含量的上升及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对多酚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巨蓝蓝莓在45、55℃热激处理条件下,H_2O_2、MDA含量有所下降,但MDA含量仍高于对照,SOD活性在35℃处理下有所上升,之后开始下降,POD活性在35℃处理下有所下降,之后开始上升,不同热处理下巨蓝蓝莓品种的TSS、花色苷和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T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结果可知,35℃热激处理对灿烂蓝莓鲜果贮藏效果较显著,不同温度处理对巨蓝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地区的蓝莓品种为主要对象,利用SSR标记分析现有品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设计合成了56对蓝莓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扩增和多态性引物筛选,将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66份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6对引物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条带,其中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为25对,占比引物数的44.64%,多数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在5~7个之间。25对引物在66份蓝莓供试种质中检测多态性,共检测到1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6.6个等位变异,PIC值变幅为0.656~0.947,平均值为0.777。多态性最好的引物Vc26可以检测到15个等位基因数目。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兔眼类型66份蓝莓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位于0.60~0.96之间,品种间遗传差异较丰富。利用UPGMA聚类将3种类型种质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兔眼类型品种‘红粉佳人’外,其余明显分为3个类群,且同一类型的种质基本聚在一起。结合不同类型种质的系谱分析,发现分类与品种种质的遗传成分相似有一定的相关。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揭示了蓝莓不同类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今后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天后’‘绿宝石’和‘珠宝’3个早熟南高丛蓝莓品种的生长表现、果实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天后’在5月中旬开始成熟,属于极早熟品种,‘绿宝石’和‘珠宝’在5月底—6月初成熟,属于早熟品种;3个品种蓝莓均属于大果品种,果实质地均较硬,耐储运;‘天后’和‘绿宝石’果实较甜,‘珠宝’口感酸,但均属于较甜品种,其总花色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为适宜鲜食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2014年种植于南京市白马地区的3个兔眼蓝莓品种‘巴尔德温’(Baldwin)、‘蓝美人’(Bluebelle)和‘布莱特蓝’(Briteblue)进行连续2年生长及开花结实性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个兔眼蓝莓品种能较好适应南京地区的气候环境,植株生长、结果性状均表现正常,其中品种‘巴尔德温’是兔眼蓝莓品种中较晚熟的品种,其树势和耐旱性较强,适宜在降水量较少的干旱丘陵地区种植;品种‘蓝美人’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果实采收时果皮易撕裂,不适宜贮存和运输,该品种适宜于庭院精细栽培;品种‘布莱特蓝’成熟期较晚,产量和总花色苷含量较高,香味浓郁且耐贮运,可作为加工兼鲜果销售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介绍“瑞卡”等4个北高丛蓝莓在南京的引种表现,重点介绍了各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蓝莓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花后衰老特征。【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0 kg·hm-2、262.5 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群体NUR变幅在31.18%-72.23%,NUR≥60%群体(氮高效群体)籽粒产量8 500 kg·hm-2以上,比NUR40%-60%群体(氮中效群体)和NUR≤40%群体(氮低效群体)籽粒产量分别高6.84%和21.36%,群体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NUR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不同群体间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随NUR增高,花后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植株氮素含量和成熟期群体氮素积累量增加,NUR≥60%群体花后和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6 000和17 500 kg·hm-2以上,开花期植株氮素含量和成熟期群体氮素积累量分别达1.50%和215 kg·hm-2以上。此外,随NUR的提高,花后群体光合面积衰减逐渐减缓,净同化率逐渐增加;植株花后剑叶光合能力和抗衰老能力逐步增强,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更为明显,促进了花后光合物质生产。NUR≥60%群体花后叶面积衰减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分别在0.14 LAI·d-1、105×104 m2·d·hm-2和9.50 g·m-2·d-1左右。综合两年结果,在氮肥适当后移(3﹕1﹕3﹕3)条件下,穗肥适当早施(剑叶露尖、孕穗期),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较高;高施氮量(262.5 kg·hm-2)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且氮肥利用效率较低。在施氮量210.0 kg·hm-2、氮肥运筹3﹕1﹕3﹕3、剑叶露尖追氮处理下两年产量均高于9 000 kg·hm-2,氮肥利用率为各处理最高。【结论】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在生育中后期具有较高植株氮素营养水平,氮素吸收与积累增加,有利于促进氮素向籽粒的运转;有利于延缓花后光合面积衰减及叶片衰老、增强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实现氮肥利用率与籽粒产量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南京地区青梅果实品质的差异,以南京地区栽培的表现较好的5个青梅品种——“细叶青”、“大叶青”、“丰厚”、“软条红梅”和“小叶猪肝”为研究对象,通过国标法和试剂盒测定了果实的外观、硬度、总酸、多酚、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等指标。青梅高酸低糖,口感偏酸,不宜鲜食,可加工成青梅果脯、青梅酒、青梅露、盐渍青梅等产品。综合各指标研究表明,大叶青和丰厚的品种均佳,可在南京地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蓝莓果实富含多种生理活性成分,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健身及药用功效。为促进南京地区蓝莓产业的发展,介绍了3个兔眼蓝莓品种“粉蓝”“园蓝”和“梯芙蓝”在南京地区的生长与结实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蓝莓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给稻茬小麦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用比例和时期调控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不同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籽粒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群体(NUR≥60%)的籽粒产量、出粉率、硬度、净效益及产投比均显著高于氮中效群体(NUR40%~60%)和氮低效群体(NUR≤40%)。不同氮肥利用率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差异均不显著。NUR与籽粒产量、出粉率、硬度、净效益和产投比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高效群体具有适宜穗数和较高穗粒数,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群体。NU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通过氮肥的合理运筹可以实现产量、效率、品质、效益协调提高的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