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探针杂交筛选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BAC基因组文库,利用引物步移的方法对阳性克隆BAC047 K12进行序列测定,得到2 815 bp的SCYA126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SCYA126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SCYA126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包含TATA框启动子序列和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另外,根据与GenBank接收号为BM029630的EST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SCYA126基因组中的内含子没有被剪接,导致翻译后可能产生N端部分缺失的SCYA126蛋白。在胰脏和肝脏中确认了高表达的包含内含子的mRNA的存在,而且其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正常剪接的SCYA126mRNA。[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7]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针杂交筛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BAC基因组文库,利用引物步移的方法对阳性克隆BAC047_K12进行序列测定,得到2815bp的SCYA126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SCYA126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SCYA126 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包含TATA框启动子序列和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另外,根据与GenBank接收号为BM029630的EST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SCYA126基因组中的内含子没有被剪接,导致翻译后可能产生N端部分缺失的SCYA126蛋白。在胰脏和肝脏中确认了高表达的包含内含子的mRNA的存在,而且其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正常剪接的SCYA126mRNA。  相似文献   
3.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OPJ和OPM两组4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地理群体及诸暨养殖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其中12个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丰富的群体多态性,多态率为55.6%~80%。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大小依次为:鄱阳湖(0.8889),太湖(0.8694),洞庭湖(0.8111),诸暨(0.7746),洪泽湖(0.7348),巢湖(0.7185)。依据群体间遗传距离指数及分子系统树,表明洞庭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亲缘关系最近,鄱阳湖群体则与巢湖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诸暨人工养殖群体与鄱阳湖和巢湖的群体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牙鲆仔鱼在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5.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水产养殖动物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量性状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因为它是许多重要作物,畜牧和人类的重要性状。最早的工作是在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之前由Galton[1]开展的。但长期以来,开展数量性状研究主要借助于统计学手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RFLP,RAPD,AFLP,微卫星,SNP等DN  相似文献   
7.
对2005年采集自长江口地区4个采样点、5批、共10尾性成熟前成鳗、82尾玻璃鳗的日本鳗鲡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RAPD分析。在51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稳定扩增、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16条,16条引物共检测到13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4个(86.36%)。五个采样群体各自的平均杂合度(Hc)在0.2053~0.3150之间,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o)在0.2974~0.4526之间;采样群体两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几,在0.0508~0.1524之间。群体内遗传变异和群体间遗传变异对群体总遗传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9.18%和20.82%;Nei的遗传距离在0.0593~0.1425之间;在玻璃鳗采样群体间未发现遗传差异同采样地点及月份有何显著关系,显示它们可能同属一个大混合群体。而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及NJ树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成鳗和玻璃鳗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Pitx2基因被认为是脊椎动物中调节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的关键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探讨牙鲆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是否也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节,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拟在变态的牙鲆的头部组织中克隆编码Pitx2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通过以18s rRNA为内标的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的表达情况。克隆和测序的结果表明Pitx2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也存在基因表达;而半定量的结果表明它的左特异性功能很可能在变态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但是,牙鲆变态期间的右眼移动是否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控,以及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和内脏器官的左右不对称是否拥有相同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它与鱼类的变态、生长、代谢、渗透压的调节等都有密切的关系[1]。Letherland等[2]通过实验证实在虹鳟鱼类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细胞中含有一种5’-单脱碘酶(5’-MDA),它可使从血浆中释放到肝组织中的T4通过脱碘作用转化为生物活性高的T3。这种5’-MDA的活性受一些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影响,从而可以使机体运用儿茶酚胺类激素通过调节5’-MDA的活性来影响外周T3的生成[3]。本工作运用离体方法研究了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对鲫鱼肝组织的5’-MDA在调节T3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期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