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病毒分离3种检测方法对260份野鸟样品开展禽流感检测。结果表明,用HI方法检出禽流感样品57份,阳性检出率为21.92%;RT-PCR方法没有检出禽流感样品,阳性检出率为0;病毒分离方法检出禽流感样品15份,阳性检出率为5.77%。  相似文献   
2.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致病力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IBVXJ-2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致病力检测结果证实,IBVXJ-2株可以致SPF鸡胚卷缩、僵化,EID50达10-8.3/0.1 mL;鸡胚肾细胞在接毒后96 h出现皱缩、脱落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对20日龄非免疫鸡攻毒后第2天,试验鸡出现甩鼻、伸颈张口呼吸等症状。将IBVXJ-2株抗原经乳化后接种1月龄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2 d和44 d用ELISA和HI检测到了IB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花粉管通道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发展及新疆北疆和海南三亚南繁的实践,从陆地棉转基因受体材料的选择、种植与管理、基因导入过程和转化后种子的种植与管理等影响陆地棉转基因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外源DNA导入的最佳时间和转化后代选择处理的问题,旨在提高陆地棉转基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甜瓜、棉花套种植株群体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普遍采用的瓜棉复合种植模式与单作甜瓜、棉花的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瓜棉复合种植并不影响甜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获得与单作甜瓜相近的产量。复合种植棉花与单作棉花比较,共生期内棉花植株的生长优于单作棉花;由于前期奠定了良好的生长基础,甜瓜收获后复合种植棉花个体、群体生长状态远优于单作棉花。瓜棉复合种植可建立良好的作物群体结构,在各生长发育期,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优于单作甜瓜和单作棉花,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SA-2株ICP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WG)DNA为模板扩增ICP4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将ILTV WG株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ILTV SA-2株、BHV-1、EHV-1、EHV-4、MDV-1、MDV-2、HVT、PRV、VZV、HSV-1和HSV-2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后发现,ILTV毒株之间ICP4基因相对保守,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1%,但与其它α-疱疹病毒的ICP4基因的同源性则较低,低于3.0%。对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病毒基因的检测显示,在人工感染ILTV WG株后第10 d~60 d内均能检测到ICP4特异RNA,而gB、gC、TK则未能检出。鉴于目前国内外对α-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相关基因以及ICP4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的研究,ILTV WG株ICP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以及病毒基因在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CP4基因的功能及确定潜伏感染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养禽场发病禽群中分离到4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NDV.经血凝HA试验鉴定,NDv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5个毒株的血凝特性均口J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与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了5株NDV全长F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5株NDV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1662、1589、1676、1589和1662 bp,均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53、528、553、520和553个氨基酸;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鸡源XJ/10/08株属于强毒株.XJ/3/07株、XJ/7/07株、XJ/9/08株和XJ/11/08株属于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NDV新疆分离株与La Sota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3.7%~99.8%之间,与TaiWan95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4.7%~93.3%之间;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到的4个弱毒株与La-Sota、Clone30、B1、BEA-45在同一亚群,属基因Ⅱ型,强毒分离株与TaiWan95、广东株(GD-1-98)、江苏株(JS-5-1)在同一进化分支内,属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培养及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乙酰水杨酸对镍胁迫下水稻幼苗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0μ mol· L- 1和 30μ mol· L- 1的镍胁迫下,稻苗叶片中 SOD活性明显降低,质外体中的 NADH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同时,细胞中总O_2~1和质外体中产生明显加快,从而导致叶片组织中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亦明显增加。同样胁迫条件下,加入 0.05% ASA, SOD活性回升,产生速率回落,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增加的程度亦减小,但乙酰水杨酸 (ASA)对质外体中 NADH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产生与积累导致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介导了镍对稻苗的毒害; ASA能降低产生速率,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因而缓解了镍胁迫对稻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新疆某信鸽群暴发了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疫情,为了查明病因并及时对其他信鸽进行预防,将病料研磨、反复冻融获得上清液,然后将病料上清液接种SPF鸡胚,然后收获尿囊液,用鸡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对其做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证实,该群信鸽是由于感染了新城疫病毒而发病。分离的毒株经毒力测定ELD50=10-9.32/0.1 mL,用分离的毒株对13日龄的非免疫鸡进行攻毒试验,可致40%的鸡死亡。  相似文献   
9.
参照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的H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禽流感病毒新疆株A/Duck/XJ/3(H5N1)、A/Duck/XJ/4(H5N1)、A/CH/XJ/5(H5N1)、A/Goose/XJ/10(H5N1)和A/Duck/XJ/11(H5N1)进行RT-PCR扩增和克隆,获得了5个毒株的HA全长核苷酸序列,分别为1 779 bp、1 774 bp、1 776 bp、1 758 bp和1 740 bp序列分析表明,在HA切割位点处均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R-E-R-R-R-K-K-R-)插入,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新疆分离株之间的核甘酸同源性在96.9%~98.8%;与来自青海湖斑头雁、广西天鹅、香港白鹭和台湾鸽等不同野禽毒株同源性为95.7%~100%;与来自香港、越南、浙江的人源禽流感毒株的同源性为95.2%~98.2%.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养禽场发病禽群中分离到4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 NDV。经血凝HA试验鉴定,NDV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5个毒株的血凝特性均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与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了5株NDV全长F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5 株 NDV 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1662、1589、1676、1589和1662 bp,均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分別编码 553、528、553、520 和 553个氨基酸;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鸡源XJ/10/08株属于强毒株, XJ/3/07株、XJ/7/07株、XJ/9/08株和XJ/11/08株属于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5 个 NDV新疆分离株与 La Sota 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3.7%~99.8% 之间,与 TaiWan95 株核苷酸同源性在 84.7%~93.3% 之间;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 分离到的4个弱毒株与LaSota、Clone30、B1、BEA-45在同一亚群,属基因Ⅱ型,强毒分离株与TaiWan95、广东株(GD-1-98)、江苏株(JS-5-1)在同一进化分支内,属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