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8篇
  6篇
综合类   12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In this paper,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undation withcavern and frame structure is studied by the coupling methods of BEMand FEM.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oundation and structure,thecoupling analysis needs to satisfy both the condition of displacementcompatibility and force equilibrum.A calculating program for two-dim-ensional problem is worked out in the computer,SIEMENS 7570C.Two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those obtained by the comventional simplified method and with the observedresults from the engieering structures.It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for the weak rock foundation with shallow cavern,in the buried depth,to take the interactio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2.
青岛梅园通过多年对梅花的研究实践,选育出4个可作切花且抗寒性强的优良梅品种,并就其选育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applies the covering method to the isoparametrictransitional elements of movable boundary nodes.The general shape functionormulas for quadrilateral elements and a conveni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local node coordinate parameters are also introduced.The general formulas can be extended to space hexahedron elements.  相似文献   
4.
研究柑橘植株冠层相对光照强度、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空间分布,有助于植株的合理整形修剪、结构调整、功能叶片培育以及优质果产出率的提升.以10年生枳橙砧鲍威尔脐橙植株为试材,从冠层不同区域进行采样,研究相对光照、叶片叶绿素和N,P,K营养以及果实品质等的冠层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鲍威尔脐橙植株树冠下层平均相对光照(22.32%)显著低于上层(88.79%)和中层(39.97%),内膛平均相对光照(9.45%)明显低于外围(63.87%);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下层(2.36mg/g)中层(2.05mg/g)上层(1.62mg/g),内膛(2.48mg/g)外围(1.84mg/g)的趋势,不同部位N,P,K营养的分布与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分布基本一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外观、内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树冠光照较强的外围、中层和上层区域的果实品质显著优于下层和内膛果实.研究表明有必要对鲍威尔脐橙进行合理整形修剪,以改善树冠内膛和下层的光照条件,增加树冠有效光合营养空间,进而改善果实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优质丰产提供良好的树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运用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不同苗龄幼苗细胞ATPase活性变化及玻璃化保护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 种子萌发48 h形成的幼苗(2 d龄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反应强于种子萌发72 h形成的幼苗(3 d龄幼苗),但直接投入液氮(LN2)冻融后,2 d及3 d龄幼苗的ATPase全部失活. 玻璃化技术保护处理后, 2 d及3 d龄幼苗ATPase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 2 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明显提高,细胞膜ATPase在随之的LN2冻融后仍保持了较高活性;3 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ATPase活性稍有提高,但LN2冻融后酶活性丧失. 幼苗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2 d及3 d龄幼苗直接投入LN2幼苗全部死亡. 玻璃化处理后再投入LN2,2 d龄幼苗有76%的成活率,而3 d龄幼苗仍然全部死亡. 结果表明,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与幼苗耐受LN2冻融后的成活率相关联. 玻璃化处理可以提高幼苗细胞膜ATPase活性,对2 d龄幼苗抗LN2冻融伤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应用热脉冲技术、改良的冲洗法、CI-301测定系统和PSYPRO露点水势仪,对不同程度断根处理的银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断根处理严重影响银杏树体水分状况的变化,土坨直径为胸径的12、10和8倍根处理的树干茎流通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断根处理后枝条栓塞程度增加且差异显著,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对照相比都降低且差异显著;土坨直径为胸径的12和10倍断根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片水势差异不显著,但8倍的断根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片水势差异显著.采取正交试验考察断根、剪叶和喷抗蒸腾剂对银杏枝条栓塞程度影响的主效应并筛选最佳组合,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考虑得知,银杏在生长季节移植中采取带10倍胸径土坨、剪去1/2叶片和喷稀释10倍的抗蒸腾剂等综合措施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切花月季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 10个引进切花月季品种与 4种栽培基质进行了研究筛选 .结果表明 ,在现代化温室环境条件下 ,‘BlackBeauty’、‘Dream’、‘Frisco’、‘GoldenGate’、‘Escimo’5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是中型花品种的推广品种 .4种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试验得出 ,岩棉栽培的切花月季在生产初期 (10个月的产花期 )的产量最高 ,‘BlackBeauty’、‘Dream’、‘Frisco’、‘GoldenGate’、‘Escimo’的产量分别达到 2 4 2 0、2 1 2 0、2 4 90、2 0 5 0、2 0 6 0枝 株 ,切花品质最好 ;泥炭、珍珠岩+蛭石 (体积比为 1∶1)栽培的切花品质、产量次之 ;椰糠栽培的切花月季最差 .该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原则 ,为切花月季的无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 ,该文给出了推广品种的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8.
CO_2施肥对设施花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综述了CO2 施肥对花卉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CO2 施肥可促进花卉作物的生长发育 ,增加切花和插穗产量 ,提高切花和盆花的品质 ,促进扦插生根 ;增强了花卉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 ,提高了种苗的移栽成活率 .光照强度、光周期、温度、营养供应及植株的发育情况影响了CO2 施肥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CO2 施肥的同时要相应地改变其他环境条件的设定 ,并合理调整栽培措施 ,才能更大发挥CO2 施肥的作用 .CO2 施肥已经成为提高设施花卉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理想途径 .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MS基本培养基上设0h15℃和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16h25℃添加多效唑(PP333)0.1mg/L,0.5mg/L和1.0mg/L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微型薯诱导及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黑暗(0h15℃)和培养基中添加PP333的高温长日(16h25℃)条件下,组培苗中赤霉素(GA3)质量分数在后期下降,能诱导微型薯形成;在16h25℃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GA3质量分数较高,不能形成试管薯.在培养基中添加PP333可抑制组培苗GA3的合成,同时诱导试管薯形成,其微型薯数量和质量均优于0h15℃处理条件.对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测定结果表明:无论试管薯形成与否,组培苗内ABA和JA的质量分数均随组培苗的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因此,GA3下降是微型薯形成的必要条件,PP333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质量分数来逆转高温长日对块茎形成的抑制作用,ABA和JA与组培苗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及其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也深受影响,其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受到影响.该文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生态设施景观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调控方法,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分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快速城市化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空间破碎化、景观粒度、人工影响与景观不稳定性、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格局和景观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快速城市化地区基础生态设施表现出高度破碎化、高度人工化和生态不稳定性、低生态服务功能、低景观连通度等特征,并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和城市化区域呈梯度差异分布.而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区域管理政策、交通系统和历史文化因素是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设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分析,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压力与承载力评估、生态适宜性评价、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估量,以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为基础的多尺度综合调控机制.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原理,综合研究城市化条件下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优化调整机制,为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