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部分地区野生茶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5个民族自治州(市)7个县16个自然村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这些地区的野生茶树资源现状,以为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合理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西双版纳茶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造绿色生态茶园的措施,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茶园的效益,以期为当地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简化植物叶片面积测量方法,方便田间测量。[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拍照法和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选定茶叶的面积,并将测量结果分别与坐标纸测量法相对比。[结果]利用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云抗10号、黄观音和十里香茶的叶面积的测算误差分别为0.54%、1.60%和5.15%,而利用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的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九龙袍、软枝乌龙和十里香茶6个茶树品种叶面积的测算误差范围为1.86%~4.69%。[结论]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特别是适宜于叶面积小的茶树品种,而且可以随时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4.
加速提升名优红茶研发 促进云南茶叶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云南茶叶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名优红茶,有控制的发展普洱茶,保留优质绿茶。从资源、技术、市场贸易三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发展名优红茶的优势,提出优化茶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红茶强省和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植物保护新品种“紫娟”茶树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梅  包云秀  杨兴荣  黄玫  伍岗 《茶叶》2010,36(2):81-83
本文介绍了"紫娟"茶树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以及保健功效,阐述了观赏特性以及在园林构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茶园行间开展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的生态效应,包括: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水肥条件,协调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调节茶园生态小气候,有效防控茶树病虫害等内容,可以作为发展山区茶叶经济的重要栽培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与评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每年人贡,民问不易得也。”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茶叶生产技术创新变革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茶叶技术创新的思路,探讨了制茶技术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旨在指导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是菌落群体对晒青毛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普洱茶品质的优劣。笔者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白参菌菌丝体于茶叶粗老叶,后发酵提高粗老茶叶品质。接种后‘紫娟’粗老叶茶汤的燥舌感消失,涩味减弱,滋味甜纯滑口,汤色变亮,粘稠,口感明显优于未接种的粗老叶。通过培养基驯化培养菌丝体,接种发酵‘紫娟’粗老叶,试验观察记录,经过白参菌发酵,粗老叶的各种内含成分下降,与该茶在感官审评时茶叶入口甜滑度增加一致,茶多酚由9.4%降到5.8%,游离氨基酸由3.2%下降到2.1%,咖啡碱由2.20%降到1.64%,儿茶素总量由2.1%大幅降到0.2%。经过发酵后含量降低的有8种,发酵后含量增加的有7 种,检出的有牛磺酸、羟脯氨酸、天冬酰胺、胱氨酸、色氨酸、赖氨酸6 种,发酵后新检出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苏氨酸,含量为0.023%,亮氨酸由0.005%增加到0.009%,异亮氨酸含量变化不大。接种白参菌发酵前后对比,可溶性糖大幅下降,由发酵前的6%下降到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