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自1990年起在小麦生产上示范推广_了多效唆拌种技术。近三年小麦应用多效叹拌种面积累计46万亩次。与此同时,我们在大麦上也进行了应用多效峻拌种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多效唆系江苏建湖农药厂生产的历%可湿性粉剂。1990一1991年设不同用量多效峻拌种试验。地点南屏乡高庄村。共设4个处理,即每公斤麦种拌多效峻的量为(1)、0(对照);(2)、1克;(3)2克;(4)3克。供试田块肥力上等,供试品种为浙82-14,10月31日播种,一生总施氮量为15.5公斤。1991~1992年设多效峻、大麦清等拌种…  相似文献   
2.
徐龙  吉剑 《种子科技》1993,(2):32-33
我县作为江苏省农业新技术试点县之一,从1989年开始进行小麦应用多效唑拌种的试验研究,并于1991年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多效唑拌种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寒亭区有个高里镇,高里镇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有位青年叫张秀森,十里八疃的农民说起来都叫真:后生可畏!可敬!原来,去年张秀森种伊丽莎白甜瓜,不仅自己收入了5.7万元,并且帮着四邻八疃的乡亲也靠种甜瓜发了财,人均收入过万元。 今年31岁的张秀森,是河南村团支部书记。他平时勤奋好学、善于助人,是村里一致公认的好干部,1993年光荣地被吸收入党。种植伊丽莎白甜瓜,这在河南村是从未有过的事。前年秋天的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4.
唐进  林昌明  吉剑  陈兴惠 《作物研究》2013,(5):431-433,437
2012~2013年在江苏海安对不同机条播行距、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期早播(10月底前)、总施氮量270kg/hm2条件下,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165万~180万/hm2),采用“六改四”(行距30em)的机条播方式,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为5:1:4或6:1:3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技术组合可作为该地区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壮秧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为解决抛秧的壮秧问题,笔者从1997年起对水稻塑盘旱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集成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扶持粮食生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其中良种补贴既是一项减轻农民负担、加快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政策,又是一项符合WTO规则的“黄箱”政策,是国际上政府支持农业、补贴农民的通用做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海安小麦生产现状、产业发展优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县小麦产业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改进小麦生产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施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土地流转承包等。  相似文献   
8.
苏中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海安县2002-2012年11a间的小麦定点苗情250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资料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苏中地区小麦产量构成3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以667m2穗数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3因素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一产量因素提高,都会限制和削弱其它产量因素的作用,三者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该地区在小麦生产中,应采取主攻穗数,兼顾穗粒数,并加强生育后期管理,提高千粒重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9.
2008-2009年度弱筋小麦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设计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本地主推弱筋小麦品种不同的播期、播量对产量及倒伏和冻害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上应合理选择品种、播期、密度,在特殊气候(冬春多次低温寒潮导致小麦受冻影响较大)条件下,本地区晚播麦产量高于早播麦,不同播期的产量高低顺序为11/1111/1711/510/3010/24;在早播情况下,每亩以8万基本苗为宜,迟晚播条件下,以16万~24万基本苗为宜,常规播期以8万~16万基本苗,可以获得高产。从播期、密度综合角度考虑,若要规避不利气候(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威胁,可以选择比常规播期推迟1~2周、16万~24万基本苗播种,从而可以减轻冻害给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作物生化制剂在小、大麦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方法多为叶面喷施。为了摸索生化制剂浸种的效果,我们于1991—1992年,选择本地应用的几种生化制剂,进行了大麦应用不同生化制剂浸种的比较试验。现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