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1998年,在山西省襄汾就从国外引进的冬丰1号小麦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年型肥沃旱地条件下,冬丰1号小麦品种的产量与晋麦47号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主要农艺性状优于晋麦47号。建议在我省南部中熟冬麦区肥沃旱地及扩浇地积极示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五大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5项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根层蓄水供水系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的生物学效应、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土壤库容深度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每亩可增产小麦142.5-174.5kg,增产率高达63.3%-78.7%。  相似文献   
5.
2006年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N 注入对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3个类型的品种均随着剂量的增高第1叶长变短和株高降低,不同剂量对第1叶长和株高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数是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加,且各剂量对叶龄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不同剂量率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第1叶长,旱地型品种不存在差异,扩浇地型品种存在5%差异,水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株高和主茎叶龄,旱地型和扩浇地型中均存在5%和1%的差异,而水地型品种株高存在5%的差异,主茎叶龄不存在差异;单株次生根数,旱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而扩浇地型和水地型均不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单株次生根数>第1叶长>株高>主茎叶龄,不同剂量率对苗期各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第1叶长>单株次生根数>主茎叶龄>株高。  相似文献   
6.
20 0 2~ 2 0 0 3年 ,在山西临汾就晋南旱地不同生态型品种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及商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临地 2号较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对照品种温 85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和较高的折干率 ,株型直立 ,结薯集中 ,1、2级商品比例较大 ,抗逆性 (抗旱、耐涝 )突出 ,应加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小麦面积1500万亩左右,有冬、春麦两大类型,分布在三大麦区:晋南中熟冬麦区(运城、临汾、晋城一部分),中部晚熟冬麦区(晋中、吕梁、太原、长治、忻州一部分),北部春麦区(雁北、朔州、忻州一部分),另有新近开发的高寒麦区。各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开展了不同茬口、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茬口间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产量以玉米茬>油葵茬>休闲茬>大豆茬,穗数以玉米茬和休闲茬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油葵茬较高,各施氮水平下不同茬口间的产量及产量三因素存在1%或5%的差异。各茬口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强筋品种以高、中(大豆茬)氮水平产量较高,中筋品种以中氮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夏季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油葵、玉米和夏季休闲4个茬口,进行不同茬口、施N水平对下季种植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品质性状等各茬口问存在差异,大豆茬口可较好地协调各品质性状.千粒重和容重在休闲茬口中均以高N水平(E、F)较高,而在其他茬口中则以低N水平较高;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3个性状在4个茬口中的平均值则以高N水平(E)较高;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分别为沉降值>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该项研究为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