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生功能水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发生黄瓜白粉病的植株喷洒无毒无污染电生功能水 ,每 7天 2次 ,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防治效果达70%以上 ,其中酸性水处理和先喷酸性水后喷碱性水处理组防效分别为 73.1%和 75.5%。  相似文献   
2.
大米的富含γ氨基丁酸处理技术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年产稻谷近1.3亿t。但由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种植品种品质不高,特别是早籼稻的食用品质已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导致近几年大米积压严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我国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发展较慢,除米粉、米果的生产和消费初具规模外,还很少见到其他的大米食品。 研究表明,大米营养成分的60%以上集中在米糠中,但在精米加工过程中,米糠基本被去掉。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越来越追求大米的“精”和“白”,另一方面是因为保留了米糠的糙米口感不好,米色较差。为了解决糙米的粘性和口感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糙米的营养价值,通过酶处理使糙米发芽后食用或加工食品的技术受到许多科研工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合适的灭酶处理方法,通过电子鼻、感官评价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对5种灭酶处理(焙炒、常压蒸煮、高压蒸煮、远红外处理和微波加热)对燕麦粉的气味、色泽和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燕麦粉的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二维和三维指纹图谱均可将不同灭酶处理的样品明显区分开来;样品的感官评价气味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焙炒组,红外组,高压蒸煮组,常压蒸煮组,微波组;样品白度检测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外组,微波组,焙炒组,蒸煮组,与色泽的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微波组和红外组的色泽明显优于其他3组的色泽。样品的糊化特性指标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他6项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值均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同灭酶处理对燕麦粉的气味、色泽和糊化特性均有不同影响,应结合燕麦粉的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灭酶处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苦荞为主要原料的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变化。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蒸料后苦荞醋醅中芦丁含量低于槲皮素含量,随着发酵和熏醅的进行,槲皮素含量也显著降低。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要健康成分的苦荞酿制食醋时,必须采用技术措施,防止功能成分的分解和流失。  相似文献   
5.
豆腐(豆浆)中屎肠球菌生长的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豆腐(豆浆)中主要腐败微生物屎肠球菌的生长规律,建立了屎肠球菌在豆浆培养基中的初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研究了0—55℃屎肠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在适温阶段屎肠球菌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适合用Gompertz模型拟合;当温度接近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时,适合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屎肠球菌在立浆中生长的温度模型符合Ratkowsky3式。根据预测模型,屎肠球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4.8℃,最高生长温度为54.6℃,最适生长温度为4l℃。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韩智  李再贵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202-204
腐竹质量和产率受生产工艺中的很多因素影响.本文综述了原料、加工过程(大豆浸泡、豆浆制备、加热保温揭竹)和添加剂等方面对腐竹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腐竹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麦与荞麦是我国古老的特色作物,目前正在经历由产区区域消费向社会扩大消费的产业发展过程。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针对我国燕麦荞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响应燕麦荞麦大众、高端、特用三类市场消费需求导向,组织燕麦荞麦产品加工技术、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全产业链研究,推动了燕麦荞麦产、学、研跨越式发展,为燕麦荞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是诸多工业的原料和基础,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范畴非常广泛。在日本,没有一个可以涵盖所有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资料,在过去,日本的农产品加工也主要是农户自给自足型的或为了增加收入而从事的副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型的加工业消失,  相似文献   
9.
不同灭酶处理对燕麦气味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合适的灭酶处理方法,通过电子鼻、感官评价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方法,对5种灭酶处理(焙炒、常压蒸煮、高压蒸煮、远红外处理和微波加热)对燕麦粉的气味、色泽和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燕麦粉的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二维和三维指纹图谱均可将不同灭酶处理的样品明显区分开来;样品的感官评价气味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焙炒组,红外组,高压蒸煮组,常压蒸煮组,微波组;样品白度检测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外组,微波组,焙炒组,蒸煮组,与色泽的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微波组和红外组的色泽明显优于其他3组的色泽。样品的糊化特性指标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他6项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值均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同灭酶处理对燕麦粉的气味、色泽和糊化特性均有不同影响,应结合燕麦粉的不同用途选用不同的灭酶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增加燕麦油的利用价值,用石油醚、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乙醇五种溶剂分别提取燕麦油,精炼后测定其脂肪酸组成、DPPH·清除及还原力,同时与大豆油进行比较研究。提取结果显示,溶剂极性越强,对燕麦油提取率越高。GC-MS的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溶剂极性的提高,燕麦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反油酸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燕麦油中的亚油酸、反油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大豆油,但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高于大豆油。燕麦油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高于大豆油,且随着极性的增强,大致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