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为明确基肥运筹中增施蚓粪对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西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蚓粪用量对西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等量施用22 500 kg/hm2粪肥的基础上设置增施225 kg/hm2复混肥、3 375 kg/hm2蚓粪、6 750 kg/hm2蚓粪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增施225 kg/hm2复混肥相比,增施蚓粪能增加西瓜果实产量,但降低了西瓜果实的含糖量和糖酸比;导致0~15 cm土层土壤pH下降及土壤盐分升高;显著增加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综上,增施3 375 kg/hm2蚓粪比增施225 kg/hm2复混肥(15-15-15)处理能更好地提升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年采集的834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等软件研究了30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2.66%;比1984年下降0.88单位,1984年土壤pH值以Ⅱ级(6.5~7.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8.96%;30年间耕地土壤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酸性降雨和施肥。  相似文献   
3.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 年采集的834 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 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 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 等软件研究了30 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 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2.66%;比1984 年下降0.88单位,1984 年土壤pH值以Ⅱ级(6.5~7.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8.96%;30 年间耕地土壤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酸性降雨和施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麦秸全量还田旱育无盘抛秧的产量和效益表现,研究了扬粳4038采用麦秸全量还田旱育无盘抛秧技术实现单产700㎏/667m^2的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塑盘抛秧超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定点追踪观察大穗型品种武运粳7号的塑盘抛秧超高产栽培特点,确定了武运粳7号等大穗型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采取麦秸全量还田、培肥土壤的稻作技术,密度控制在105万/hm^2左右、N肥用量326kg/h秆左右(其中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2.5:2:1.5),合理配比N、P、K的肥料运筹技术,促进水稻早发,形成水稻超高产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6.
邗江区在公道镇河东村开展粳稻新品种展示,以求筛选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结果表明:11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南粳晶谷产量最高,达11670.0 kg/hm2,其次是南粳3908、中江113、丰粳1606,均达到10200.0 kg/hm2以上;每穗粒数最高的品种是金香玉1号,达191.4粒,南粳3908与中江113分别排第二、第三;南粳晶谷与扬粳5118的结实率最高,为94.8%,丰粳1606排第三,为93.9%;千粒重最高为南粳晶谷,达28.87 g,扬粳5118与南粳9108分别排第二、第三,分别为27.90 g与27.67 g。综合比较,南粳晶谷、南粳3908、中江113、丰粳160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粳稻南粳44不同稻作方式产量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高产、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南粳44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进行的不同稻作方式的栽培概况及产量表现,并初步总结出南粳44不同稻作方式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