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旨在对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与鸡繁殖性状的关联进行探讨。随机采取365只京海黄鸡母鸡的血样,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京海黄鸡FSHR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10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然后和京海黄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外显子的158 bp处发生C→T的突变(g.C158T),形成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第10外显子的129 bp处发生了C→T的突变(g.C75429T),形成CC、CD和DD三种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CC和CD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DD基因型(P0.05),因此可初步推断FSHR基因与京海黄鸡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敞棚奶牛舍西晒严重的问题,本试验通过在舍西侧种植乔木遮蔽阳光以缓解生产中夏季西晒引起的奶牛热应激。选择360头健康、体况和胎次相近的泌乳奶牛[泌乳天数(185±25)d,胎次(2.5±0.5),产奶量(31.02±1.25)kg],随机分于2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南北朝向敞棚舍中,其中一栋舍(遮阴舍)西侧山墙外种植高15 m的杨树(冠长6 m,冠幅下宽0.8 m,上宽0.3 m),另一栋舍西侧山墙外没有种树(对照舍)。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即热季前期(5月)、热季期(7-8月)和热季后期(10月),测定每个试验期的舍温及奶牛生理和行为指标,并测定各阶段的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同时测定各阶段的全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树木遮阴对热季期奶牛的效果较好,对热季前期和后期影响较小。热季期遮阴显著降低了舍温,遮阴舍日均温较对照舍降低了0.99℃,其中09:00-20:00降低了1.13℃(P<0.05)。2)热季期遮阴舍奶牛呼吸频率较对照舍降低8.21%,差异显著(P<0.05),且躺卧比例较对照舍提高7.42%。3)遮阴提高了热季期奶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干物...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芦丁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雌鼠生殖器官损伤的缓解作用。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将24只28~34日龄的昆明系雌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芦丁组(基础日粮+500 mg/kg芦丁)、ZEN组(基础日粮+10mg/kgZEN)、ZEN+芦丁组(基础日粮+500mg/kg芦丁+10mg/kgZEN),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ZEN可导致小鼠子宫器官指数下降(P<0.05),导致卵巢组织生长卵泡与凋亡卵泡增多,下调血清雌二醇(E2)水平(P<0.01),下调卵巢StAR、CYP11A1基因表达量(P<0.05),上调小鼠卵巢内Caspase 8基因表达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芦丁可使卵巢组织中生长卵泡增多,上调血清E2水平(P<0.05);芦丁与ZEN对卵巢器官指数、血清睾酮(T)、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及卵巢Caspase 3基因表达水平存在交互效应(P<0.05),芦丁通过抑制卵巢细胞凋亡、调控卵巢生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殖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铁氧化物与硅酸盐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可有效地调控土壤(类)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本文以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从宏观、表观到微观综述了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和机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砷的固定与释放机制等内容。本文阐明层状硅酸盐与铁氧化物通过多种化学作用而发生表面复合,其中静电作用是作用力之一,带负电荷的硅酸盐与带正电荷的铁氧化物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迅速结合,在胶体表面双电层上形成二元团聚体;形成的二元团聚体可改变土壤矿物的表面积和孔性结构、表面电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同时,铁氧化物-硅酸盐复合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内层络合共氧的方式将土壤中AsO_4~(2-)络合,形成单核或双核表面络合物而固定砷。复合物对AsO_4~(2-)的吸附能力介于铁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之间,并更接近铁氧化物的表面吸附特性。本文旨在为土壤砷的原位固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猪粪施用量对红壤旱地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态氮磷钾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猪粪施用量达45 t·hm~(-2)时菠菜、玉米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达到11.48、20.84 t·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达14.6、1.07、0.7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85.47、106.9、411.7 mg·kg~(-1),但与猪粪施用量为15和30t·hm~(-2)时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中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酶活性则与猪粪施用量呈线性相关,且在施用量为30或45t·hm~(-2)时出现显著差异;6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壤旱地在本试验猪粪施用量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指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须注意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氮磷流失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新安江流域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新安江流域近57年的降水、径流数据的月、年际变化,年序列的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的4—7月是新安江流域降雨和径流最为集中的时段,新安江流域年降雨、径流的年际变化均呈明显增多的趋势,新安江流域年径流、降雨的突变异常时间基本吻合,两组序列的第1主周期均为17 a,第2,3周期分别是7 a,3 a,目前正处于不同周期中的丰水年中。两组序列高度相关,且具有极其吻合的同步变化特征。可见新安江流域属于雨水补给型河流,降雨是影响该流域径流最主要的因子。新安江流域可利用径流和降雨两组序列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其拟合和预报效果较好,在流域长期径流量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方法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流失成为重要的农业和环境措施。本研究在位于湖南岳阳的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为期1年的早稻、晚稻田间试验,比较了不施肥(T_1)、尿素常规施肥(T_2,施N 28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控释肥常规施用(T_3,施N 23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施N 230 kg·hm~(-2)、P_2O_5 138 kg·hm~(-2)、K_2O 120 kg·hm~(-2))、中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5,施N 18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kg·hm~(-2))及低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6,施N 14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 kg·hm~(-2))下氮肥的养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及氮素流失情况,以期为稻田氮素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侧条施用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面源流失。1)在减少稻田秧苗数量和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T_4处理的水稻早晚稻产量分别比T_2处理增加13.17%和4.72%,与T_3处理相比亦分别增加7.27%和1.74%;2)侧条施肥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氮素流失量,年氮流失量为0.466~0.673 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地表径流氮流失量3.54%~29.36%;3)侧条施肥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T_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T_2、T_3处理的1.70倍和1.22倍。因此,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配施适量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雨生红球藻这一微藻资源,研究虾青素低温抗氧化的萃取技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粉超微粉碎后细胞壁的结构变化,确认破壁的最佳条件。采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后的精油逐个进行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42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1.6,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在藻粉中的提取率可达1.23%,在萃取物中提取率为4.84%。然后将响应面不同条件得到的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可知当压力40MPa,温度55℃,液固比为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155.1 mg·g-1;当压力45MPa,温度45℃,液固比为2,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最高为132.05 mg·g-1。  相似文献   
9.
王亚男 《现代园艺》2019,(12):153-154
城市园林环境生态设计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良好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环境建设中。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定义、原则,提出了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相似文献   
10.
几种叶类蔬菜对砷吸收及累积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运用水培试验方法,比较了5种叶类作物对砷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砷浓度为2、4、8 mg· L-1时,芹菜(Apium graveolens L.)、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L.)和空心菜(Ipomea aquatica L)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莴苣(Lactuce sativa var.longifolia)和生菜(Lactuce sativaL.)的地上部生物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表现出相对更高的耐受性;从不同叶类蔬菜对砷的累积来看,在培养液砷浓度为10 mg·kg-1时,空心菜地上部分对砷的累积量最高、达1623 μg· pot-1,莴苣最低、为45.58 μg·pot-1,5种叶类蔬菜累积量大小顺序为:空心菜>芹菜>苋菜>生菜>莴苣.不同砷浓度培养液下,莴苣和生菜对砷的转移系数均值分别为0.02和0.03,富集系数均值分别为2.75和2.66,低于其他蔬菜.该研究结果为应用水培方法快速初步筛选砷低吸收作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