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贺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育种中间材料(柳花 1 号♀ × 贺油 9 号♂)F5 为母本、泉花 227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花生新品种贺油 16。2022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花生(2022)450009,适宜在广西花生种植区及周边省份气候相近区域种植。贺油 16 兼具高抗青枯病、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等特点。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贺油 16 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正广西是花生油消费的主要地区,种植花生是区域内广大农民解决食用油供给的主要手段,因此每年花生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广西花生育种单位多年来致力于选育优质花生新品种并投入推广种植,目前,广西生产上主要使用的花生品种为桂花系列品种。近年来部分品种混杂退化日益严重,有些还频繁发生病害,推广种植周期有限,严重影响了花生产量和效益,且适合南方花生产区种植的高油、高产、多抗花生品种较少。因此需要不断地育成、推广新的优良花生新品种,以促进南方花生推广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花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我区及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的有效供应。在此背景下,针对南方花生品种选育现状和市场的要求,围绕提高花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了解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类群和群落结构,为指导花生害虫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马来氏网取样法进行,收集昆虫后进行系统分类。【结果】在贺州地区共获得昆虫样本100822头,分属于14目、150科。其中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为优势类群,占群落昆虫种类的90%以上。【结论】贺州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物种丰富,对农田生态系统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基肥施肥对比试验,探讨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指导贺州市莴笋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1个对照(CK),不设重复,按顺序排列。按X型定5点,每点连续定10株共50株作为观察对象,对株高、横茎、单株重等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种和经济产量测定,比较不同处理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和横茎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处理3株高70. 5cm,比对照(CK)增高4. 1cm,增高最大。4个处理相比对照(CK)单株重及单产增产效果都极显著,其中处理3增幅最大,单产4448. 00kg/667m2,比对照(CK)3836. 40kg/667m2增产611. 60kg/667m2,增幅15. 94%。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增加莴笋经济效益,处理3增加的效益最大,865. 0元/667m2。减少莴笋茎皮开裂,以处理3茎皮裂率最低,0. 5%。【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莴笋的产量和改善莴笋品质,其中,处理1和处理3莴笋基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单株高、横茎粗、单株重和产量提高明显,商品性及口感食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深度对花生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施肥设置合理施肥深度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设置施肥深度分别为0、5、10、15、20、25 cm,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显示,除苗期外叶片POD、CAT活性随施肥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规律,深施15 cm能显著增加花针期和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提高成熟期饱果率、百仁质量、油酸含量及花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积累,提高了整株氮素吸收效率,花生荚果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所提高。试验得出深施15 cm为花生最佳施肥深度。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西花生和水稻栽培特点及病害、草害发生规律,在推动耕地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保证“粮油安全”前提下尝试花生和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考查这一模式对花生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旱轮作能够促进花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提高了花生百果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轮作模式下花生产量也显著提高。因此在桂东地区采用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生产水稻和花生能够达到粮油稳产增产的目的,该模式可以进一步探究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研究花生品种在开花下针期的抗旱能力及其产量表现,对后续品种特性说明和区域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花生抗旱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种质材料。本研究采用大棚箱体栽培方式,保证土壤理化性质一致、水肥可控,前期预试验确保土壤水分达到处理要求,在干旱处理后复水前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植株干物质量,收获期测量植株形态指标、考种和测产,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参试花生品种耐旱性。试验结果表明:贺油15花生品种在干旱处理期株型表现优异,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复水后长势旺盛收获期植株干物重和产量均为最高,梧油1抗旱表现最差。由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贺油15、贺油13、贺油14三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强,贺油10号、贺油12、贺油11、贺油9号抗旱能力一般,梧油1号抗旱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
探究秸秆全量还田增施氮肥对旱改水田水稻生长的影响,旨在找到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为旱改水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试验前茬水稻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后减量施用缓释复合肥600 kg/hm2(常规用量750 kg/hm2)和增施不等量尿素,设置4个尿素增施梯度分别为75、150、225、300 kg/hm2,以不增施尿素为对照,肥料和秸秆同时翻入土中,后期无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也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垩白度降低。以增施225 kg/hm2尿素最佳,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对后茬花生形态、生理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春季水稻和秋季花生轮作模式,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2个处理,肥料减施为525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植株形态方面能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干物重;叶片生理方面能提高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产量构成方面能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籽粒品质方面能提高籽粒粗脂肪和油酸含量。因此在适合水稻和花生轮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不但有利于后茬花生生长,而且有利于花生后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此项栽培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