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藿贞散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并筛选藿贞散的最佳临床使用剂量。方法:将18-20日龄体质量15-20 g昆明小鼠200只随机分成5个大组,每组40只,以确定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小鼠的最佳免疫剂量;每大组再分为4小组,每小组10只,雌雄各半,Ⅰ-Ⅲ组为试验组,分别用2 425 mg/kg、4 850 mg/kg和9 700 mg/kg的藿贞散拌料,Ⅳ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连续饲喂7 d后,各大组分别用0.1μg/只、0.3μg/只、0.9μg/只、2.7μg/只和8.1μg/只剂量的BSA皮下注射,并继续用前述饲料饲喂7 d后,每只小鼠采血0.5 m L,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抗BSA抗体的效价。结果:BSA的接种剂量为0.3μg/只时,抗BSA抗体的OD值最高,为0.277±0.059;而在0.3μg/只BSA剂量组中,藿贞散试验组以低剂量组的抗体效价最高,为0.300±0.059。结论:BSA对小鼠的最佳免疫接种剂量为0.3μg/只,藿贞散能提高小鼠血清抗BSA抗体的效价,其最佳剂量为2 425 mg/kg。  相似文献   
2.
王攀攀  谢姝敏  于世豪  陈昊  邢超凡  高焕  阎斌伦 《水产学报》2023,47(3):039105-039105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系统比较了两种类型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重叠区、基因间隔和密码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种类型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1.10%~95.0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6.15%~100%。两种类型的A+T富集区的同源性只有82.60%,分歧度为15.40%,呈现高度遗传分化。日本囊对虾两种类型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歧度大于明对虾属和叉肢螯虾属,但氨基酸序列的分歧度小于后者。研究发现,基于cytb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基于cox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类型Ⅰ和类型Ⅱ的种内遗传距离的14.6倍和5.2倍。两种类型的nd1、nd4和nd5基因的Ka/Ks值大于1,表明受到正向选择。基于20种隶属9属的对虾线粒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各属对虾,其中日本囊对虾的两种类型首先聚类,再与宽沟对虾聚类。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两种表型差异类型基本达到物种水平,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更多的性状差异,以提高两种囊对虾的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