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水产学报》2017,41(10):1588-1598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4藻的毒素总含量(μmol/L)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氮、磷、碳及微量元素的浓度对GTX1/4(GTX1+GTX4)在总毒素(GTX1+GTX2+GTX3+GTX4)中所占比例均影响显著,而维生素浓度和海水循环利用对GTX1/4所占比例影响均不明显。氮浓度在0~883μmol/L范围内,毒素含量与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氮浓度进一步增加,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浓度在0~145.2μmol/L范围内增加,毒素含量先增后降,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最佳的产毒条件为氮883μmol/L,磷18.15μmol/L,微量元素为f/2海水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0.5倍,碳不添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秘鲁鱿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工艺及壳聚糖处理对鱿鱼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方法]探究了不同时间(2、3、4、5 min)、温度(120、140、160、180℃)、食用油种类(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烹饪方式(煎、烤、炸)、鱿鱼皮去除与否以及2 g/L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对鱿鱼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结果]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鱿鱼中多环芳烃总量及苯并[a]萞含量也逐渐增加;经不同的食用油加工鱿鱼后,多环芳烃的生成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P<0.05)。采取烤的方式所生成的多环芳烃总量最低,苯并[a]芘含量在煎的方式下最低;去除鱿鱼皮能够有效降低加工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量(P<0.05);壳聚糖处理组的鱿鱼经2、3、4、5 min加工处理后,多环芳烃总量较CK显著降低(P<0.05),下降率分别为30.28%、28.17%、19.37%、5.77%;苯并[a]芘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下降率分别为32.35%、41.03%、45.45%、69.52%;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组鱿鱼经2、3...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睡眠剥夺时间对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鲣寡肽SEP-3对睡眠剥夺小鼠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对C57BL/6雄性小鼠分别进行睡眠剥夺0、48和72 h后,检测血清和肝脏中T-AOC、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然后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SD组、褪黑素组、SEP-3组和SEP-3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72 h的睡眠剥夺,实验期间监测体质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并检测血清和肝脏中T-AOC、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睡眠剥夺48 h后小鼠血清中MDA和SOD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AOC和GSHPx并无明显变化,肝脏中T-AOC、SOD和GSH-Px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睡眠剥夺72 h,SD组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AOC、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药物干预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AOC、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寡肽组间及阳性对照组之间小鼠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血清中,阳性对...  相似文献   
4.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通过盐酸胍抽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首次获得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Dasyatis akajei 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I,DCAIF-I)。12%的SDS-PAGE电泳-考染显示为一条带,根据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计算,分子量约为62 ku。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活性抑制模型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处理组(DCAIF-I组)与阳性对照组(CS组)抑制效果明显,CAM上的血管发生大面积褪色,血管结构模糊,分枝发生断裂,血管密度减少。PBS对照组血管网清晰,呈叶脉状、放射状生长。血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物质处理组DCAIF-I含量的增加,CAM上血管的数量减少更加明显,当DCAIF-I含量为1μg时,对CAM上血管的抑制率达56%,结果表明,DCAIF-I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