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获得携带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鸭肠炎病毒转移载体,试验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带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MCS)及牛生长因子转录终止信号和加poly(A)信号(BGHpA)等真核表达元件的载体pET-3.1,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插入pET-3.1,再将携带真核表达元件的HA基因插入鸭肠炎病毒通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鸭肠炎病毒感染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趋势,建立了检测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MTS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DEV免疫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抗原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从末次免疫后可持续上升近4周达到高峰,以后快速回落。研究证实MTS法可有效检测鸭抗原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3.
旨在比较研究长期高负荷运动训练前后蒙古马肌肉组织中与肌肉发育相关关键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为马匹耐力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以3匹5岁雌性蒙古马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为期4个月的连续性高负荷耐力运动训练,并在实施运动训练前后采集臀中肌肌肉用于后续研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分析长期高负荷运动训练前后蒙古马肌肉组织中MYL-2和TNNC1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经长期高负荷运动训练后蒙古马骨骼肌中MYL-2和TNNC1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运动训练前(P0.01)。在蛋白水平,MYL-2的表达量在运动训练后有了极显著的增加(P0.01),而TNNC1在运动后虽有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长期的高负荷运动训练对蒙古马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YL-2和TNNC1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促进肌肉的发育,对蒙古马的耐力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鸭肠炎病毒(DEV)C-KCE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us2全基因(包含s3、us3部分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连入pUC19载体,获得质粒pUC-us2.将完整的EGFP表达盒插入us2基因内BamH Ⅰ位点,得到转移载体质粒pUC-us2-EGFP.脂质体法将转移载体质粒pUC-us2-EGFP转染DEF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基因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DEVC-KCE株gE基因片段(包含gI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扩增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后亚克隆至pUC19 EcoRI、SalI位点间,获得pUC-gE。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插入pUC-gE BamHI位点,构建转移载体pUC-gE-EGFP。该转移载体有7个单一酶切位点可供外源基因插入,上下游侧翼分别为1.57Kb和1Kb。将转移载体pUC-gE-EGFP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基因获得有效表达,为开发以鸭肠炎病毒为载体的多价、多联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肠炎(DVE),又名鸭瘟(DP),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鸭肠炎病毒(DEV),属疱疹病毒科未分类病毒,具有疱疹病毒典型的形态和结构[1].  相似文献   
7.
斑点蒙古马TRPM1和RFWD3基因分型及分子选育方案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毛颜色不仅是品种和个体鉴别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制定选育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TRPM1和RFWD3是决定豹点毛色表型的2个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首次将60匹斑点蒙古马为研究对象,对2个基因进行分型,从分子水平对其毛色做出鉴定,验证斑点蒙古马的毛色基因型是否与已公布的马豹点毛色研究结果一致。结果:60匹斑点蒙古马TRPM1基因与对照组(非斑点毛色马)相比,均存在C/T(ECA1 108 249 293)杂合位点;通过测定RFWD3基因的3′调控区序列, ECA3 23 658 447上存在3种不同的多态性,分别为T/T、T/G和G/G。本研究为今后斑点蒙古马的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