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农林水产省畜牧研究所和静冈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对猪的未成熟卵进行了体外受精,并产下小猪。由于未成熟卵可进行冷冻保存,因此可望在培育新猪种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从大型约克夏猪的卵巢中取出未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器内36h,使之成熟,使之受精后,在良好状态下发育的75个卵子移植到猪的输卵管内,后来成功地产下了3头小猪。发育初期阶段卵裂的卵子约为53%。   过去采用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即使精子到达卵子,也难以良好地发育。而这次研究人员采用了由牛的血清和猪的卵泡制成的培养液,并添加了半胱氨酸(氨基酸的一种),从而促进了发育。(李兵译自俄《畜牧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P113基因,比对、分析不同菌株P113蛋白序列,为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9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的P113基因片段;对获得的9株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将DNA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对不同菌株的P113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分离株P113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不同。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末端序列重复区域长度存在差异,以KKAEGA(S)QNQG为主要重复序列单元。不同菌株重复序列单元数量不同,NM01-MO株和CK-MO株的重复序列单元数量最多,为16个;LK-MO株重复序列单元数量最少,为3个;多数菌株之间重复序列单元数量差异较大。[结论]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P113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重复序列单元数量不同,这些不同数量的重复序列影响P113蛋白结构,进而可能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引起湘西北地区某肉牛养殖场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种类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4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奥复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22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结果为养殖场科学诊断和治疗犊牛腹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机体中的微量与常量元素彼此之间有着相互协同、竞争、拮抗的关系并严格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增多还是减少都会导致机体内部的不平衡而使体内代谢过程出现畸变。关于氟元素与其他微量与常量元素的研究工作,国内已有不少报导,但对于反刍家畜氟中毒后机体内其他诸元素有何影响的报导,所见甚少。我们于1987年春,对不同程度氟中毒山羊和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引起格力犬皮肤病发生的病原菌种属并提供科学的诊治方案,从病犬发病部位真皮层刮取病料,采用沙氏培养基对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与镜检结果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真菌鉴定通用引物ITS1及ITS4对分离菌的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新生隐球菌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判定为隐球菌属真菌,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新生隐球菌(JN939462.1和JN939461.1)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属同一分支,提示引起该犬隐球菌病的病原菌为隐球菌属新生隐球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X、Y精子分离技术发展迅速,利用该技术分离的X、Y精子广泛应用于人工授精,依靠观察后代表型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及分析费时费力,且效率低。X、Y精子比例的鉴定在精子分离过程及性控冻精的使用效果评价中显得非常重要。该研究对比了几种精子准确性评估方法,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部分地区引起仔猪黄白痢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致病性,从凉州区4家规模化猪场采集了60份仔猪肛门拭子,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出2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然后经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确定了该次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血清型鉴定,表明20株分离菌株分布在8个血清型中,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8(9株),占总数的4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抗药性。该研究能够对凉州区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和免疫防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青贮骆驼刺进行倍比稀释、涂布获得单菌落,单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划线纯化,获得3株革兰氏阳性菌,经菌落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ITS(ITS1+5.8S+ITS2)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株菌红色单菌落的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且中央隆起,能够利用蔗糖、D-半乳糖等多种碳源和(NH4)2SO4、L-谷氨酸2种氮源,不利用KNO3,5.8S rDNA测序的序列全长616 bp,采用DNA Star软件分析序列与胶红酵母标准菌株ATCC 4054(NCBI登录号:KC881069)的5.8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确定其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发酵乳酸杆菌F-6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VFA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24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肉仔鸡的初始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肉仔鸡基础日粮一致,3个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发酵乳酸杆菌F-6,添加剂量分别为2.0×10~5、2.0×10~6、1.0×10~7CFU/m L,对照组肉仔鸡不饲喂发酵乳酸杆菌。于21日龄及42日龄时,分别测定各组肉鸡血清中的MDA和SOD含量,以及肠道中VFA含量。结果表明:21日龄时,试验3组肉鸡血清中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试验2组和3组肉鸡血清中的SOD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日龄和42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盲肠及回肠中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试验1组外,其他各试验组肉鸡的回肠及盲肠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提示,发酵乳酸杆菌F-6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部分VFA含量,其具有开发为新型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