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两种疫病,二病都属人畜共患病。人的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生奶引起,尤其是儿童常因喝生牛奶被感染而患肠结核杆菌病;饮用生奶或制品也易感染布鲁氏菌病。奶牛“两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如东县农机化事业呈迅猛发展态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发展领域不断延伸,农机化为振兴县域和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农田作业条件复杂,农业运输机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多,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加之如东沿海下海拖拉机作业数量大、人员多,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农村经济市场化、农机业主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年八月三日,四川省沼气协会在成都召开了四川沼气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沼气协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沼气协会名誉理事长杨超被推举为专家委员会主任。成都市副市长苏銮逸和中国沼气协会办公室、四川省科协、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的领导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农牧渔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举行了世界能源会沼气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议由世界能源会沼气工作组主席、成都沼科所所长赵一章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世界能源会秘书长林塞和中国、西德、法国、日本、丹麦的代表,有以个人身份参加的专家,共16人。农牧渔业部能源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邓可蕴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6.
特克塞尔(Texel)羊原产于荷兰,成年公羊体重可达115~130 kg、母羊75~80 kg,产羔率150%~160%.突出特点是肉骨比、肉脂比、屠宰率高,肌肉生长速度快,眼肌面积大,是肉羊生产的优良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化隆县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发展对策: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结构,开创特色畜牧业;发展设施畜牧业,实施舍饲圈养;加速产业化,培育畜产品市场,发展效益型畜牧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畜牧业逐步向集约化转轨.  相似文献   
8.
用72头茶斯坦奶牛研究了夏季热应激对血液生化指标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期奶牛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较非热应激期的冬、春、秋季分别降低39.51(P〈0.01),35.81%(P〈0.01)和16.48%(P〉0.05);热应激期奶牛血清中抗坏血酸含量较冬、春、秋季分别降低26.03%(P〈0.01)、13.35%(P〈0.05)和15.01%(P〈0.05);热应激期奶牛血清钙、钾、钠含  相似文献   
9.
氨化、微贮黄豆秸饲喂山羊试验报告陈瑞荣(大丰市畜牧兽医站224100)李永福(盐城市畜牧兽医站)农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山羊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丰市1996年山羊饲养量996万只,十年内持续以15%的速度递增。在养羊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连年扩群养羊,...  相似文献   
10.
野血牦犊牛生理指标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半血野牦牛投放到本地牦牛畜群中,对所产犊牛与本地牦牛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牛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野血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野血牦牛从小自身所具有的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