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引起肾脏损伤。2013年9月,某养殖场13日龄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症状,使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不见效果,病程约10d左右,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37%。剖检可见肾脏明显肿胀,整个肾脏显著突出并呈花斑状,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使输尿管呈白线状,剪开肾脏和输尿管后均见有白色尿酸盐流出;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稀便。取濒死鸡回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初步确诊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材料1.1病料采取具有典型病变的肾脏。1.2试剂  相似文献   
2.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引起我国部分地区进口白羽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疫情的病毒来源及其变异趋势,本研究对从进口白羽肉种鸡分离的8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8株ALV-Jgp85氨基酸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与ALV-J肉鸡分离株(包括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美国肉鸡ALV-J分离株、国内肉鸡分离株)及蛋鸡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2.5%,而与国内2014年父母代白羽肉种鸡ALV-J分离株GD14J2同源性较高,为93.5%~95.1%,处于同一分支。8株ALV-J的3'非编码区(3'UTR)在rTM区缺失203bp,DR-1区缺失7bp,E元件位置缺失125bp,仅保留了22个碱基,这一缺失特征与GD14J2一致。8株ALV-J的3'LTRU3区序列与ALV-J肉鸡分离株及蛋鸡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1.5%,而与GD14J2病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4.3%~96.3%。序列分析发现U3区存在连续11bp缺失和164位碱基突变(C/T),该突变形成2个新的转录调控元件AIBREP1、AIBREP2。综合gp85、3'UTR和U3区序列特征,推测引起本次进口白羽肉种鸡禽白血病的ALV-J与国内2014年父母代白羽肉种鸡ALV-J分离株GD14J2为同一来源。但本次分离到的ALV-J病毒株也有新的变异趋势,这些变异是否与ALV-J致病性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ALV-J有效防控和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杨树皮类脂对热应激SPF鸡免疫器官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热应激SPF鸡脾脏、胸腺、法氏囊的脏器指数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杨树皮类脂对热应激SPF鸡脾脏、胸腺、法氏囊的脏器指数有增加作用,能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说明杨树皮类脂有增加热应激SPF鸡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山东多地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发生不明原因产蛋下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集病料进行检测,分离到3株鸭肝炎Ⅰ型病毒。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证明了该病毒对种鸭的致病性。用此分离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35周龄种鸭,表明灭活疫苗和市售的鸭肝炎活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很好地抵抗鸭肝炎Ⅰ型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