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298篇
林业   2593篇
农学   3219篇
基础科学   1103篇
  1460篇
综合类   12077篇
农作物   1503篇
水产渔业   1894篇
畜牧兽医   6735篇
园艺   2272篇
植物保护   593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6137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320篇
  2002年   6512篇
  2001年   6376篇
  2000年   2077篇
  1999年   1198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591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正>我国杂交稻、杂交玉米(以下简称两杂)种子库存积压问题长期困扰行业发展,去产能、去库存势在必行。种子生产虽涉及田间生产、晾晒烘干、加工包装等诸多环节,但长期以来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加工环节,且加工环节相对可控。本文通过官方发布的种子企业数量等数据,结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种子加工能力的相关规定,综合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化感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科技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开展了研究,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实用。日本农工大学农学部国际生物资源学研究室学者藤井义晴,研究植物化感这一课题已近40年之久。先后出版有《化感—化感物质的作用与利用》(农文协2000)《植物间悄悄的战争——化学物质掌控生存竞争》(化学同人2016)专著,笔者介绍过苕子的化感作用及其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本文根据藤井先生的研究成果,再介绍几种化感植物,以供国内开展相关研究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岳普湖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根据多年对红枣树生长发育的气象资料可以看出,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条件适宜红枣的生长发育。基于此,介绍了岳普湖县红枣生长中的不利因素,重点分析了该县红枣生长的气象条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在土壤及大豆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不同样品中螺虫乙酯残留量,大豆植株和大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柱净化;土壤样品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后,进行测定。当添加浓度为0.05,0.1,0.5mg/kg时,螺虫乙酯的回收率为80.4%~8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8.3%;在土壤、大豆植株及大豆中定量限(LOQ)均为0.02mg/kg;螺虫乙酯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0d和1.58d。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107.52g(a.i.)/hm~2及其1.5倍剂量(161.28g(a.i.)/hm~2)施药,于大豆蚜虫盛发初期先后施药2次,在青豆期和成熟期时,大豆中螺虫乙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及最大残留限量临时值(4.0mg/kg)。本研究表明按规定在大豆田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8.
以林分为空间单元,动态评估小班尺度潜在森林火灾风险对于火灾预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多年采脂思茅松林分为对象,采集多年未采脂、采脂条件下的林分因子样本,以火源可及性、死可燃物载量、林分易燃性,以及坡度、坡向、地表湿润度为评估变量,构建小班尺度上的森林火险评估模型,分别评估林分在全国火险等级模型下的基础火险值(BHX)、未采脂条件下的静态火险值(SHX)及采脂条件下动态火险值(DHX)。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地图模拟表达采脂活动引起林分可燃物载量和易燃性、火源密度等增加下的火险动态变化格局,并分析林分森林火险等级大幅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林分具有一致的基础森林火险值(BHX),危险性大;林分可燃物条件差异造成的未采脂林分静态火险值差异较大,大部分小班处于高火险等级;林分因采脂经营活动使各小班火险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林分火险等级主要集中在极高火险,火险上升比率大于25%的林分面积超过60%;过度、非规范的采脂经营活动是林分火险等级增加的主要原因。林分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火险评估精细化至不同经营水平下的林分小班尺度,研究对基层林火管理及其它经营措施下火险动态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企业回访、毕业生调研等方法对植保专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分析,阐述高职涉农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标准的设置思路,以期建立涉农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