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确定外源草酸(O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抗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的诱导作用,本研究采用喷雾法将10、20、30、40 mmol·L-1的草酸喷洒在十叶期紫花苜蓿幼苗上,喷雾后7 d测定苜蓿霜霉病苗期病情指数,并分别于喷雾后1、3、5、7和9 d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喷雾10~40 mmol·L-1草酸溶液均可降低苜蓿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且随着草酸浓度升高,病情指数由31.1%下降到19.6%,下降了11.5百分点,相对诱导抗病效果呈上升趋势,最高诱抗效果达到50.8%,苜蓿叶片中POD、PAL和SOD的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南方地区对羊奶的市场需求量大,奶山羊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通过分析发现,饲料利用率低、羊舍温湿度过高、设施建设不当、疾病传播广泛是目前南方地区奶山羊养殖的常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科学补饲、加强环境管理、规范羊舍羊场建设、加强疾病防控等建议,以期给南方奶山羊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参考,促进南方奶山羊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芯 《当代农业》2010,(16):41-41
一、由于温差变化较大,要注意畜禽的防暑和保温工作,注意畜舍的通风换气。白天高温,家畜(禽)容易引起中暑,特别对于奶牛、鸡、鸭等对热较为敏感的畜禽,防暑工作更不应放松。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了桑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富硒桑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安康市部分地区的桑叶及对应的土壤,对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桑叶硒含量为0.015 3~0.289 6 mg/kg,对应的土壤的硒含量为0.250 6~1.614 6 mg/kg。对桑叶和土壤硒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增加土壤的硒含量,可使部分区域的桑叶硒含量升高,但不适用于所有区域,部分区域中二者呈现负相关,说明桑叶对硒的利用,除与土壤硒含量有关,还与其他条件有关。硒富集系数的差异也说明生长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桑叶,其富集硒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液相还原硝酸银得到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添加入植物组织培养基中,从而得到一种抗菌的复合培养基,实现植物组织的开放式培养。试验主要包括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及复合培养基的制备。首先,采用一种绿色无毒的方法,利用果糖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还原AgNO_3溶液,同时研究硝酸银浓度对纳米银粒子粒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结果表明,随着AgNO_3溶液浓度的升高,纳米银粒子的尺寸增大,粒径分布范围变宽;抗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猪的胚胎发育需要经历受精、卵裂、孵化、形态转变、附植、器官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阶段。虽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的严格表达与正确指导是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决定性条件,但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对胚胎的发育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虽然不改变DNA的一级序列,但也包含可遗传信息,并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在猪的胚胎发育中,DNA甲基化呈现出高度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孕期母体营养和发育环境条件影响。本文将从胚胎早期发育、体细胞核移植和孕期母体营养三个方面来阐述DNA甲基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猪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机制和提高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芯 《农家致富》2010,(16):41-41
一、由于温差变化较大,要注意畜禽的防暑和保温工作,注意畜舍的通风换气。白天高温,家畜(禽)容易引起中暑,特别对于奶牛、鸡、鸭等对热较为敏感的畜禽,防暑工作更不应放松。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在新疆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发生的疑似丛枝病的病害种类,本研究提取了193个疑似紫花苜蓿丛枝病植株的总DNA,并以报道的植原体检测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和R16F2/R16R2为引物对其进行了巢式PCR扩增。其中23个样品获得了1.2kb的特异片段,检出率为16.8%,确定该病害为紫花苜蓿丛枝病。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植原体为16SrⅤ-B亚组成员,与榆树黄化植原体组(Elm Yellows Group,16SrⅤ)中卫矛白化(Euonymus Whitening)植原体的同源性高达99.1%。本研究首次采用分子生物技术确定了新疆紫花苜蓿丛枝病的病原是植原体,明确了其分类地位,该结果可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安康地区天然含硒水中硒进行浓缩富集,拟采用纳滤膜技术。本文以聚砜(PSF)为成膜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1,2-丙二醇(1,2-PD)作为小分子添加剂,以无纺布为支撑材料制备出复合纳滤膜。对比了它们的Zeta电位值、膜面水接触角以及对0. 01 mg·L~(-1)的硒带蛋氨酸水溶液的浓缩能力。选取性能最佳纳滤膜,考察运行压力对膜浓缩富集水中硒能力的影响。选取硒含量在0. 002~0. 122 mg·L~(-1)的三处水样,在0. 1~0. 3 MPa下过滤,随着压力的升高,所有含硒水样浓缩液测的水通量升高;随着水样中原始硒含量的增加,浓缩水通量的升高幅度略有降低。当压力在0. 2~0. 3 MPa之间时,随着水中硒含量的增加,浓缩倍率先增加后降低。当纳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力为0. 2 MPa时,对天然含硒水中硒的浓缩倍率都达到最大,最大值能达到2. 8。综上,聚砜纳滤膜对安康地区天然含硒水中硒的浓缩富集最佳运行压力为0. 2 MPa。  相似文献   
10.
彭娜  佘济云  郑婧怡  张芯 《现代园艺》2023,(10):163-165
以高分辨率的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10-2020年期间沅陵县土地利用地类的变化趋势。使用MSPA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选取景观连通性指标来区划生态源地之间的重要性,通过重力模型量化斑块之间的作用,筛选出重要的生态廊道,之后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形成生态格局,通过分析形成的生态网络,以此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沅陵县耕地草地和水域有所增加,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相比之下有所减少,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主要转换为耕地,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基本不变,水域变化不显著。(2)随着沅陵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明显,导致景观破碎度增高,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连通性较好,东西向连通性较差,彼此连接程度相对较弱,有待加强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