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3亩为宜,水深1~1.5米,底泥10~20厘米.水源清新无污染的河道水,注排水方便.每口池塘配备投饵机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一台,有充足的电力保障.不配备投饵机的池塘可采用人工投喂.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云南分离株HN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法对分离自云南省的2株鸡新城疫病毒(编号YN—C1、YN—C2)进行HN基因的扩增和克隆.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毒株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均为l716nt;二者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3%,氨基酸同源性为95.8%;YN—C1毒株与参考毒株GD/1/98/Go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均最高,分别为97.9%和97.6%;YN—C2毒株与参考毒株JS/5/01/Go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5%,而与参考毒株JS/3/98/Go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8.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6型毒株(EHDV-6),掌握分离毒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设立于我国云南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定期采血,进行EHDV感染情况监测与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分离EHDV的血清型,采用一步法RT-PCR对分离的EHDV-6毒株基因节段2、3、6(Seg-2、-3、-6)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2012—2016年,从云南省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中分离出25株EHDV毒株,其中,11株为EHDV-6型。中国EHDV-6型毒株的Seg-2、-3与-6均属Eastern型,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8.9%和98.8%,在系统发生树上分别聚为1个独立的中国支系。在日本引起疫病暴发的EHDV-6型毒株与中国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日本EHDV-6型毒株在系统发生树上处于中国支系内部,Seg-2、Seg-3与中国毒株的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5%和93.9%。【结论】云南和广东省流行的EHDV-6型毒株核酸与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日本和中国的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提示中日之间可能存在EHDV的流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我国EHDV-6型毒株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性、病原学诊断与疫苗制备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勇  秦枫  唐肖雷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05-4907
通过常规正丁醇法提取,大孔树脂层析分离纯化得三七(Panax notoginseng)总皂苷;通过溶血试验测定红细胞溶血率;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的生物免疫活性。结果表明,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溶血性较小,且均能显著促进ConA和LPS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免疫增强作用以三七主根总皂苷的效果较好。表明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安全性好,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 683 bp,由Seg-1(3 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是引发肠道疾病的一种主要致病菌,常引起犊牛、羔羊痢、仔猪痢和猪水肿病等,严重威胁动物健康,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经济损失。治疗该病的常规方法是使用各种抗生素,但随着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治疗效果已不够理想。据报道目前许多国家25%的肺炎链球菌已  相似文献   
7.
野生蔬菜--椒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原丽华  肖雷  肖青 《蔬菜》2004,(10):22-23
椒蒿,学名Artemisiadracunculus L.,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嫩茎叶可供食用,具有花椒的麻味,故称椒蒿。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在北温带及亚热带半荒漠与草原地区广泛分布,新疆主要分布在海拔500~2 500 m的地区。近年经驯化栽培,已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新兴蔬菜,可在露地和保护地进行栽培。一、植物学特征1.根根粗大,木质,垂直生长;根状茎粗,木质,直立或斜向上生长,直径0.5~2 cm,常有短的地下茎。2.茎成丛状,高50~150 cm,褐色或…  相似文献   
8.
<正>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省份分别报道发现了蓝舌病,此后蓝舌病普查中有29个省(市、地区)发现该病〔1〕。2006~2008年蓝舌病相继出现在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士、捷克以及英国,同年受到感染的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