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入侵细胞与钙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揭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狗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了细胞外缺钙、Ca2+内流阻断剂(硝苯地平)和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对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活性。【结果】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细胞的抑制率随着细胞外Ca2+浓度的降低而升高。钙离子浓度降低到600 μmol•L-1时,入侵率(23.33%)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外无钙时,入侵抑制率高达53.18%;硝苯地平和三氟拉嗪均能极显著抑制子孢子的入侵(P<0.01),其中10 μmol•L-1的硝苯地平和50 μmol•L-1三氟拉嗪分别对子孢子的入侵抑制率达71.41%和97.13%,二者合用入侵抑制率可达98.59%。在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细胞的过程中,MDCK细胞的活性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接种E. tenella子孢子的MDCK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与未接种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细胞外钙缺乏、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和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对E.tenella子孢子入侵MDCK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子孢子入侵对MDCK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营养条件,观察其发育过程。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E.tenella,对子孢子接种基础培养基、营养物质含量及血清浓度进行了优选,并对优化营养条件下E.tenella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MEM199培养基中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DMEM培养基;MEM199培养基中叶酸、VB6、VB1的含量为6mg·L-1时,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分别为25.33%、12.67%和12.33%;MEM199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3000mg·L-1,胰岛素含量为0.40mg·L-1时,有较多的成熟裂殖体形成;接种子孢子后于4、48、96h换液,接种时和4、48h血清浓度为2.5%,96h为1%,有利于子孢子的后期发育;优化营养条件下,细胞接种子孢子后4、24、48、72、96、120h的细胞虫体感染率分别为42%、28%、20%、15%、13.67%、13.67%,且E.tenella可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中完成内生发育过程,并形成卵囊。结果表明,获得了能使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完成整个内生发育的体外培养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绵羊皮下脂肪细胞中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本研究利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mirDB、StarBase和miRanda预测与该基因具有靶标关系的关键miRNAs;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SCD1基因与miRNAs的靶标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miRNAs对SC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miR-200c和miR-429是调控SCD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明,2个miRNAs与SCD1基因都具有靶标关系;荧光定量PCR显示,miR-200c和miR-429显著抑制SCD1 mRNA的表达(P0.05),且miR-200c作用更大;Western-blotting显示,miR-200c和miR-429极显著抑制SCD1蛋白质的表达(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miR-200c和miR-429抑制绵羊皮下脂肪细胞脂滴生成。由此证明,miR-200c和miR-429均靶向抑制SCD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绵羊脂肪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探讨了氟对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氟的生殖毒性研究与检测提供依据。选取8周龄性成熟雄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低、中和高氟组小鼠分别饮用含25、50和100 mg/L氟化钠的蒸馏水,于45 d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小鼠附睾尾,经2.5%戊二醛固定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低氟组小鼠精子头部质膜断裂,部分脱落,个别线粒体肿胀、形态模糊;中氟组精子头部质膜脱落,顶体部分缺失,线粒体形状不规则,嵴间腔扩大;高氟组精子头部质膜脱落,线粒体排列不规则,出现空泡化,嵴结构模糊。结果表明,氟暴露小鼠附睾中成熟精子头、尾部中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尤以线粒体出现较明显的异常,且氟浓度越高,精子超微结构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鸡球虫疫苗保存液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安全性,采用灌胃途径,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低剂量毒性试验,观察攻毒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判断重铬酸钾对雏鸡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0.501 g/kg体重,是临床推荐用量(约3.125 mg/kg体重)的160倍以上;0.464 g/kg体重以上的重铬酸钾对雏鸡的心脏、肝脏、肺脏、腺胃和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规免疫用量的5、20倍时对雏鸡无害。  相似文献   
6.
FABP5和CRABP2同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动物体内均受视黄酸调节,调控脂质氧化和能量利用。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对山西肉用绵羊母本品系10月龄去势公羊的皮下脂肪、心脏、肾、肝、肺、肌肉6种组织中FABP5和CRABP2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利用GEO DataSets数据比较2个基因在人和小鼠各组织的mRNA表达,以探讨FABP5和CRABP2的组织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ABP5和CRABP2在人、小鼠和绵羊的脂肪、心脏、肾、肝、肺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有组织表达差异和种属表达差异;在绵羊中,FABP5和CRABP2均在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FABP5和CRABP2mRNA均在肝脏中表达最低。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ABP5和CRABP2基因在绵羊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斑马鱼E3泛素连接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其mRNA表达情况。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斑马鱼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cDNA序列、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构建进化树;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目的基因在斑马鱼体内的mRNA表达模式。结果在NCBI基因库中找出TRIM54、TRIM55aTRIM55bTRIM63aTRIM63bTRIM101 6个斑马鱼E3泛素连接酶基因。这些基因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编码的蛋白质均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环锌指、B-box锌指和卷曲螺旋。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基因聚为4组:各物种TRIM54基因聚为一组;各物种TRIM55基因聚为一组,但靠近于斑马鱼TRIM101基因分支;TRIM63基因分为一组。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这些TRIM基因的mRNA均在受精后24 h的斑马鱼的肌节中表达,且TRIM55aTRIM63aTRIM101基因表达量较高。这些TRIM基因在肌肉发育和肌肉功能中可能发挥作用。结论斑马鱼的6个E3泛素连接酶基因有较高的保守性,其mRNA特异性表达于肌节部位。结果对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在鱼类肌肉中的作用和指导鱼类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类,综述了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定向诱导分化以及几种重要的成体干细胞。讨论了干细胞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铜和维生素A 及其互作效应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2(铜×维生素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 mg·kg-1、8 mg·kg-1、150 mg·kg-1、225 mg·kg-1)和维生素A(1 500 IU·kg-1、5 000 IU·kg-1)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0~4 周龄和5~7 周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铜为8 mg·kg-1 时, 肉鸡生长前期(0~4 周龄)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肉鸡脾脏活化T 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效价, 生长后期(5~7 周龄)可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活化T 淋巴细胞百分率和外周血液中活化T、B 淋巴细胞百分率; 整个试验期添加高铜(150 mg·kg-1、225 mg·kg-1)时, 活化T、B 淋巴细胞百分率均不同程度下降。添加维生素A 5 000 IU·kg-1 时, 肉鸡生长前期可显著(P<0.05)提高其外周血液中活化T 淋巴细胞百分率, 生长后期可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脾脏、盲肠扁桃体活化T 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效价。铜和维生素A 互作效应对肉鸡生长前期的活化T、B 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效价影响不显著, 对生长后期的外周血液、胸腺、盲肠扁桃体活化T 淋巴细胞百分率影响显著(P<0.05), 以8 mg·kg-1 铜× 5 000 IU·kg-1 维生素A 处理最高; 以上结果提示铜和维生素A 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
“动物生物化学”是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繁多复杂、抽象难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移动APP、对分课堂和PBL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