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3种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2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抗生素组,基础日粮+硫酸抗敌素100mg/kg)、C组(中草药组,基础日粮+幼康宝500mg/kg)和D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丁酸钠500mg/kg)。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小肠的黏膜结构都比对照组完整;(2)各试验组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C值、黏膜厚度及肌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V/C值由十二指肠向回肠逐渐降低,而各试验组V/C值,十二指肠的最大,回肠的次之,空肠的最小。结论:3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并且丁酸钠和幼康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硫酸抗敌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三种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硫酸抗敌素组(基础日粮 硫酸抗敌素100 mg/kg),幼康宝组(基础日粮 幼康宝500 mg/kg)和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丁酸钠500 mg/kg)。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了肉鸡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分布。结果显示,①比较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的变化,多存在于肠腺周围和肠绒毛固有层。②各试验组的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0.1%~30%),而且在各试验组中又以丁酸钠组的肥大细胞数最多,硫酸抗敌素组次之,幼康宝组最少。③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数均从前向后逐渐减少,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最多,空肠的次之,回肠的较少。3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肉鸡小肠肥大细胞的增殖,提高小肠黏膜免疫水平,并且丁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硫酸抗敌素和幼康宝。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然而随着饲料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人们逐渐发现使用抗生素存在的诸多负面效应:如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病原菌的耐药性提高等[1,2]。为了禁用或少用抗生素作为饲料  相似文献   
4.
丁酸钠对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日粮中添加丁酸钠研究其对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将32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500mg/kg丁酸钠)、C组(丁酸钠 芽孢杆菌组:基础日粮 100 mg/kg丁酸钠 200 mg/kg芽孢杆菌)和D组(丁酸钠 酶制剂组:基础日粮 100 mg/kg丁酸钠 500 mg/kg酶制剂).试验7周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小肠肥大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肥大细胞多存在于肠腺周围和肠绒毛固有层,(2)各试验组的小肠肥大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肠肥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均从前向后逐渐减少,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最多,空肠的次之,回肠的较少;杯状细胞数则与之相反.由此可知,3种添加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且将丁酸钠分别与芽孢杆菌和酶制剂混合饲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单独饲喂丁酸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