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水肿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以全身或局部麻痹,行走困难,共济失调,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散发性疾病。本收稿日期:1999040作者简介:马云燕(1944-),女(满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病多发生在生长快、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的仔猪。病程短、发病率为10%~30%,死亡高达90%以上。以东南沿海省份多发,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我们曾对仔猪水肿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共发现16例水肿病猪。这16例自然发病猪均系江苏当地杂交猪。猪龄在20d到3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发病特点 1、本病的特点 本病抵抗力强(对温度、紫外线);产生免疫抑制,使鸡提高对一些疾病的敏感性,并且影响对其它疫病免疫效果;发生后多继发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症、CAA、ND等。 2、当前IBD的发病流行特点 过去只感染不发病,以亚临床的形式出现,当前既感染又发病,死亡率高;多以合并症,并发病的形式发生,由于疫情复杂化而难以确诊,防制措施麻烦,常常顾此失彼,防治效果差;应用疫苗免疫之后,常常免疫失败,还有不少发病;多在应激条件下被促进发生。 3、本病的特征表现 排黄白色带泡沫稀便(脲酸盐等代谢障碍);瘸腿和四肢麻痹瘫痪;腿肌、胸肌大灶性出血(抗原抗体免疫附合物沉积的结果);法氏囊(靶器官)肿大、水肿、充出血(红葡萄样)、变性、坏死,干酪样渗出物积溜、萎缩;胸腺、肾脏、肝脏充出血、腺胃与肌胃间粘膜出血。 4、存在的问题(免疫失败)的原因 (1)母源抗体水平不齐。 (2)变异株出现(美国A、D、E、G、U28、3212株等六个) 李树根在广州地区,也分离到六个变异株,并用它们与现在我国常用的五种疫苗进行交叉免疫试验的结果表明,最佳的保护率为78%,最低的只有53%。应用现有疫苗与流行感染的病毒型不同,从而免疫失败。 (3)超强毒出现 自从1987年以来,在比利时、荷兰、法国北部、英国和意大利、南非、以色列以及近东各国都先后报导出现了一种极毒型的IRDV即VVIBDV,也叫超强毒。 李德山等(1991年)也分离到了超强毒,人工感染36个小时健康雏鸡100%发病,死亡率60%。 幸桂香、王锡坤等(1992年)又分离到一株能使10周龄健康鸡100%发病,85.7%死亡的超强毒。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在分离病毒的技术水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国既有变异株,又有超强毒。这当然给我们在防疫措施上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成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4)免疫程序不当。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防制 1、疫苗的选用 疫苗的毒力分弱、中、强三种,初免应用弱毒株,二免应用中等毒力疫苗,强毒株一般不用。 种鸡开产前应用灭能苗1~2次,以保证仔鸡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因为疫苗种类、质量、毒力强弱等各不相同,所以用于本鸡场接种时,应考虑到本场鸡只情况和污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不能随便购进一种疫苗,任意使用。 2、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需认真考虑以下四个内容 (1)疫苗种类:初免尽量使用D-78等克隆化的弱毒苗,或包括变异株的二价疫苗,对母源抗体效价高或低的鸡任何时候都可用;二免时可用中等毒力的疫苗,如BJ-836或GUIM株、B-87等。 (2)初免日龄及二免时间:初免时间宜早不宜迟,国内外实际经验表明3~5日龄即可开始初免,美国最早的在1日龄初免,甚至在十八或十九胚龄用免疫器往鸡胚里接种。二免时间以20~25日龄为宜。 (3)将稀释的疫苗使用连续注射器滴嘴进行免疫。 (4)初免及二免剂量都以3-4个剂量为宜。 3、防治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健康水平,保证免疫效果;补喂VE、亚硒酸钠,以提高机体活性;补喂多维、尤其是VA、VD 、VB速补14,维康安保强等以减少应激。 4、正确的免疫执行程序 (1)给种鸡免疫(灭能苗1~2次)可以产生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2)疫苗选择-克隆化,不中和母源抗体,不受母源抗体干扰。 (3)不同毒力疫苗搭配。 (4)弱毒苗与灭能苗搭配。 (5)在当前严重污染有早期发病危险的情况下,初免时间宜早不宜迟。 (6)逐只滴嘴免疫保证质量。 (7)适当增加剂量:以防效价降低的疫苗。 (8)用苗时间可加些脱脂奶粉。 (9)加强消毒:可使用氯胺(1%)、卫康、百毒杀,含碘药物威力碘、爱迪伏,抗毒威,甲醛、二醛熏蒸。对鸡舍内外环境、饲槽水槽、带鸡消毒。  相似文献   
3.
鼻疽一病向为世界各国兽医学者公认不治之症,数十年来许多国家的学者应用过无数种的药剂以治疗鼻疽,均告罔效。1953年伊朗Hessarek研究所的Fathi等曾以磺胺嘧啶与安那莫夫(Anamorve)及磺胺双甲基嘧啶与鼻疽菌素等联合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疽患马,获得了96%的治愈率。这是近20年来所仅见的有效的鼻疽治疗报告,对于我国当然有参考试用的价值。本报告中所报导的试验就是根据上述文献来  相似文献   
4.
用云南绵羊益舌病病毒(BTV)人工摘种绵羊30只,接毒后1~15天.每天剖检2只,同时剖检健康对照羊2只,用免疫荧光和细胞化学技术对靶器官和免疫器官进行连续观察.在接毒后6~8天.绵羊血片中发现了荧光阳性反应红细胞.接毒后2天,口角毛囊上皮,7天,颊、鼻粘膜上皮棘细胞层棘细胞胞浆观察到病毒抗原,且越接近糜烂溃疡灶含病毒抗原的棘细胞和游走进来蚕噬抗原的巨噬细胞越多.在免疫器官从接毒后5~6天起就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胞浆有病毒抗原.且在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观察到荧光强度不一、均质、多形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在接毒后6~9天受损较重,T细胞数减少.B细胞中成熟型和衰竭型浆细胞大量增加.有分泌抗体能力的未成熟型浆细胞不能形成增殖高峰,12天后,T、B细胞增殖均形成高峰.本文就上述观察结果与动物发病、耐过等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贫)弱毒疫苗的问世,为研究马传贫工作带来许多新的任务。尤其是免疫机制问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着深入的探索。我们为了解决马传贫病毒抗原定位和免疫发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应用荧光抗体法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共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驴10头,马14匹及健康对照驴7头,马2匹,马传贫强毒对照马2匹,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免疫动物的主要反应出现在免疫器官。与健康动物相比,胸腺体积与重量增大4.5倍以上,脾脏滤泡增大1.5倍以上。以及淋巴结的淋巴小结扩大均为实质性增殖的结果。在骨髓、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等,亦有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在肝脏见到细胞性小结节。其它变化极其轻微。与健康马、驴及各型传贫病马的病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 免疫动物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多,并且骨髓中的巨噬与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密切联系形成“浆细胞岛”。在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也有巨噬细胞与母化的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现象。胸腺皮质区细胞母化显著,胸腺髓质区胸腺小体及特殊细胞增多等马传贫免疫形态学的变化。 用组化法显示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动及分布状态的观察表明,在免疫形成过程中免疫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从疫苗注射一开始就十分活跃,免疫后3个月内,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但免疫3个月以后外周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出现了新的平衡。甚至在淋巴结的髓索,脾脏小淋巴管及窦周围等部位见有几种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增殖的现象,且持续很久,未出现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病毒进入机体后最初增殖部位是淋巴器官和血管内皮细胞,对口腔粘膜乳头层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侵害尤为严重。随病程发展该病毒可直接侵入口腔粘膜的上皮细胞,致使细胞核周围形成空晕——空泡变性。上述过程导致口腔粘膜发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等蓝舌病特征性病理解剖学变化,为诊断不同发病阶段的蓝舌病病羊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马立克氏病(MD)及病原(MDV)的特点 1、MDV 为一疱疹病毒亚群,本病毒可分为细胞结合型(离开细胞、机体即失去感染力)和细胞游离型(多存在于毛囊屑中,一个1~18日龄雏鸡,要产生2g重毛囊屑,如何控制毛囊在雏鸡舍飞扬,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 2、MDV的血清型:强毒型包括VVMDV;不致瘤的无毒MDV;BVF(火鸡疱疹病毒)。 3、MD通过呼吸道传播,有年龄易感性与品种易感性,越是品种好的越易感。 4、特殊的发病机理:以肿瘤、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需要一定时间(1~3个月),所以本病即是病毒病,又是肿瘤病。 5、MD是用免疫方法能防制肿瘤病的代表,成为当今研究肿瘤病的模型。 二、MD的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血清学反应,基本上可以得到确诊,但关键在于类症鉴别,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的内脏结节样肉芽肿和淋巴白血病。 1、MD的神经症状中神经病变具特征性,有证病意义。(脱髓鞘病变的表现) 2、强调群体诊断、而不靠个体(因个体差异很明显)。典型的症状和病变进行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组织学方法。血清学诊断-抗体阳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免疫与否在毛囊内存有抗原-免疫不防止感染,只能检查感染严重程度,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疫苗接种也有反应。 三、MDV防制及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早期感染问题,年龄易感性强的特征 国内外大多数都在1日龄时接种疫苗,但目前美国不少鸡场应用免疫器给孵化18日龄鸡胚(1小时免疫接种30000只雏)最迟在1日龄免疫。过去长期认为雏鸡的初免时间不宜过早,理论根据是雏鸡的神经-体液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不能获得免疫应答,而实验的结果表明不仅1日龄可免疫,连孵化出壳前的胚胎在18-19日龄都可以得到免疫。所以有些弱毒苗可提早免疫。 2、注意环境污染 主要是尘埃及飞扬的毛囊屑,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渠道。不同日龄同居易交叉感染,应尽量作到全进全出。 3、疫苗选择 HVT 冻干苗(GA HVTFC126株)进口Ⅲ型;国产Ⅲ型,只能保护70-80%;814湿苗,SB-1CV198等Ⅱ型只能保护80%,(必需液氯保存);CA(HVTFC126株)。 多价苗(Ⅲ型+Ⅱ型)由HVT+SB-1(或814)组成,能包括超强毒在内保护100%,对母源抗体干扰少,对早期感染鸡群控制MDV感染作用快,抵抗VVMDV毒株作用强。但是运输保存困难(液氮保存),需比较高的技术管量水平。Intervet公司已研制成功GA+SB-I双价冻干苗,无需液氮保存。 4、使用剂量:加大剂量能否提高保护率? 适当加大是有根据的,场家标明差价头份,母源抗体干扰,PFU数应高于4000,目前我国生产的疫苗PUF数仅为3000,少于其它国家1/3-1/2。有些厂家在生产疫苗过程中保护液或稀释液内本应加用牛血清白蛋白或牛犊血清,由于某些原因有的没加进而影响效价。 四、疫苗在防制疫病中的正确评价 单靠疫苗控制疫病的策略是比较危险的。很多病是多因素引起的,而不是单纯由单一的致病因子及病源决定的,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温度、湿度、笼具等诸多因素都能引起发病,不宜试图单靠疫苗来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