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究梅花星杂交猪毛色对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5 kg巴梅(巴克夏×梅花星)后代猪纯黑30头,黑白花猪30头,对照组选取纯种梅花星猪30头,总计90头猪,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体重达100 kg进行屠宰测定和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黑白花巴梅猪平均日增重达0.60 kg、料重比3.17,肥育性能优于其他组合,黑白花巴梅猪屠宰率为76.90%、胴体直长91.23 cm、瘦肉率51.87%,肉色、p H、系水力均在理想优质肉范围之内,肌肉中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与梅花星纯种相差不大,说明毛色分化对梅花星杂交猪肥育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云南丽江县白华种马配种站杨彩春同志曾采用马的玻璃输精管。自1957年开始,经过二年的试用,已于1959年和1960年前后在该县12个种马配种站推广采用,使用皆感满意,受胎率显著提高。如根据2,000—3,743匹马的统计:1958年平均受胎率为62%,1959年提高到80%;1960年为81.2%,1961年则增加到81.94%。  相似文献   
3.
1梅花星猪的数量消长与濒危状况久远以来,源于黄梅中心产区的"梅花星猪",在业界亦称为"黄梅猪"。现今"梅花星猪"归属于湖北名猪鄂东阳新猪类群,被认定为一个独立品系。梅花星猪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濯港、白湖一带,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和丘陵山区及鄂、皖两省毗邻一带。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种群最大存栏量达到15万~20万头之多。属地农民习惯上以梅花星猪作母本与外来公猪杂交,生产"两外一内"黑毛猪。因其良好的生长繁殖性能和优良肉质,使广大农户争相饲养,期间饲养范围逐渐扩展到武穴、蕲春以及安徽宿  相似文献   
4.
我国楼房养猪发展现状的浅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楼房养猪已成为业内热点话题。文章主要就我国楼房养猪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浅析,介绍了楼房养猪的优劣、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为养殖户利用楼房养猪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一、未来,智能化楼房养猪将成为主流养猪模式之一,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养殖场(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该模式;二、楼房养猪设计需与养殖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机械配套相统一,在设计中应以提高生物安全度为关键点,遵循猪的生理学特性,发挥其生长发育潜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杨彩春  陈琼  刘群  陈顺友 《猪业科学》2019,36(10):128-131
文章旨在研究梅花星猪杂交利用效果,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梅花星杂优商品猪。以梅花星猪纯种组合(简称梅梅)为试验对照,分别比较相同饲养水平和饲养环境下,杜洛克×梅花星(简称杜梅)、巴克夏×梅花星(简称巴梅)二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肌肉品质。结果显示:杜梅组合屠宰率为71.43%,瘦肉率54.57%,胴体长94.07 cm,胴体重72.03 kg,眼肌面积33.13 cm2,平均背膘厚26.13 mm,产肉性能优于其他组合;巴梅组合系水力达92.10%,肌内脂肪含量3.54%,肉色评分3.33分,大理石纹评分3.67分,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5.2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45.23%,表明巴克夏猪在改善商品猪的肉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梅花星"猪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的优点,为保证"梅花星"种猪的血缘纯正,避免外来血统的内渗,本试验采用闭锁群体世代选育方法培育"梅花星"猪新品系,通过测定"梅花星"猪二世代后备公猪2月龄、4月龄、6月龄体尺指标、体重以及背膘厚等指标,与一世代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花星"后备公猪的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梅花星"猪后备公猪G2世代6月龄体重达到46.41 kg,背膘厚达到8.50 mm,选育初具成效,此研究为后续开展"梅花星"猪世代选育、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畜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有效利用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华中农业大学“生态猪养殖及产业化扶贫”科技团队根据近几年来的扶贫实践,总结出贫困地区生猪产业扶贫的有效模式:顺应市场、因地制宜,构建“构树生态猪”全产业链扶贫路线;建立“公司+科技+扶贫户(合作社)”合作模式、“互联网+畜牧业+扶贫”服务体系、“种、养、加、销、游”一体化产业链等;完善政府、企业、高校、农户等多方合作联结机制,保障畜牧产业扶贫有效开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实践,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畜牧产业兴农脱贫,做出了有益探索,从而进一步推动后期扶贫工作的开展,确保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索猪增食欲素(Orex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梅花星猪各品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猪的高产选育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进而提高养殖场实际生产经济效益。使用PCR-RFLP方法对安系、梅系和蕲系共59头猪Orexin基因的第G516A位点进行了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等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Orexin基因第G516A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3个品系里均属于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Orexin基因GG、GA基因型对梅花星猪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说明Orexin基因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