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0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一新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1是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中的一个片段,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HaB1-GSP1和HaB1-GSP2,以唾液腺总RNA为模板,RACE法扩增获得HaB1的未知3′-末端。测定该末端序列,进行序列拼接,设计全长引物5-′CCAGTCCGAAGGAAGGGCG-3′和5-′TCTC-CGGGCACGTGAAGTGTC-3′。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基因全长。经核查表明,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登录号AY803896)。  相似文献   
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了四个家蚕品种和一个蓖麻蚕品种的5龄中期的血液蛋白的电泳图谱,在家蚕中可出现17—18个带,蓖麻蚕中可观察到22个带。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家蚕:东肥、华合原种及其杂交种东肥×华合、华合×东肥。  相似文献   
3.
将吸血诱导的亚洲璃眼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GP29的开放性阅读框插入pGEX-4T-1,转化BL21,表达出一相对质量为53 ku的蛋白,其大小与预计结果一致。蛋白质的肽质量图谱和“1381.7511”肽段序列两方面的结果证明,SDS-PAGE胶板上相对质量为53 ku的蛋白就是由目的基因表达的GST融合蛋白。该蛋白与SwissPROT库中的任何蛋白均有较大差别,可能是一个新功能分子。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其疫苗的研究是世界血吸虫病防治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一大难题。抗原表位是疫苗设计和免疫识别的基础,本文对抗原表位在疫苗设计中的分子理论基础做了阐述.介绍了其在血吸虫疫苗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东方田鼠对血吸虫具有天然抗性。为寻找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抗性相关靶基因,探索其分子机理,我们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不同组织/器官裂解物共培养,比较它们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效果,之后,以杀伤效果较好的肝脏裂解物为探针,以亲和淘洗方法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44d)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经三轮筛选后,随机挑取92个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19个有效EST序列,其中15条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4个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均无同源性,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对19个有效EST编码蛋白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其中6个为卵壳蛋白(Eggshell protein)相关基因,10个EST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与血吸虫基因表达调控及蛋白质加工修饰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东方田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吸虫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血吸虫的发育,可能是东方田鼠具有抗血吸虫特性的一个重要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四跨膜孤儿受体(trispanning orphan receptors,TOR)受体可以结合补体C2a,可能在血吸虫免疫逃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日本血吸虫TOR受体的特性和功能,利用PCR扩增到Sj TOR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克隆了Sj TOR基因N端第一个膜外区(ed1)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Sj TOR-ed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后用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Sj TOR-ed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 Sj TOR-ed1能被日本血吸虫阳性小鼠血清识别。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日本血吸虫TOR受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脾脏,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获得24株抗日本血吸虫单抗,选择12株进行Ig亚型测定,对血吸虫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测定,组织定位,免疫印迹,体外ADCC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效应和体内被动免疫转移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一株IgM单抗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了38.41%的减虫率;另一株IgG#-1单抗在昆明系小鼠体内诱导了32.23%的减虫率,并观察到有抑制宿主肝脏肉芽肿形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把纯化的GST结合福氏性剂免疫了二批达BALB/c小鼠,获得了29.58~32.71%的减虫率和52.94~68.13%的粪便减卵率。ELISA试验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显示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成虫抗原和GST抗原的26、28kD蛋白被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9.
抗原伪装是包括寄生虫在内的病原体的一种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方式.血吸虫在宿主间的转移实验证明了血吸虫具有抗原伪装现象.在血吸虫生活史的主要阶段均发现了许多与宿主相同的抗原以及众多的免疫抑制物质.这些物质有些是血吸虫自身表达的,有些是血吸虫结合的宿主抗原.它们通过掩盖血吸虫抗原等多种机理伪装血吸虫进而使血吸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建国以来,首次全国蚕研所长、院校蚕桑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专家、前辈的指导下,在会议东道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区蚕业指导所的热情接待,安排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天的交流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原定任务,今天胜利结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