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掌握小反刍兽疫在云南省红河州的流行情况及疫苗防控效果,应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州13个县市采集自人工免疫山羊的920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同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15份山羊组织样品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核衣壳蛋白(N)基因小片段,并取PCR扩增呈阳性的组织样品进一步做N基因大片段的克隆与测序,最后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及进化关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州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65%,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0.46%;当地流行毒株与国内其他毒株同源性最高,均属于基因Ⅳ系毒株,并与印度株和土耳其株进化关系相近。据此推测,当地流行毒株可能最初从国外传入,再伴随引种传入云南。调查证实,以国外基因Ⅱ系毒株制成的弱毒疫苗,虽与我国毒株不同基因系,但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在云南省芒市的流行情况,试验从当地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未接种PCV-2疫苗的猪群采集血清和组织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和病毒衣壳(N)蛋白基因片段(ORF2),并取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TA克隆、细菌转化和筛选培养,随后每个核酸样品随机挑取3个细菌克隆做DNA测序,最后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病毒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猪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34%、53.53%、52.45%、40.22%,二季度抗体阳性率比较高。散养猪抗体阳性率略高于规模场猪群。病原学检测发现该市PCV-2的平均感染率达53.51%,且第三季度病原检出率高达77.42%,散养猪阳性率明显高于规模场;分析的8株毒株与河北株和广西株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美国株和湖北株较远;当地流行毒株与PCV-2b基因型接近,并可分为明显不同的2个基因亚型。说明该市养殖猪群普遍存在PCV-2感染,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毒株基因型差异;结合当地引种情况,当地流行毒株可能来源于外省,建议引种时防范种猪携带PCV-2的风险,严格进行隔离和检疫。  相似文献   
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可引起人及动物急性腹泻,其关键毒力因子为耐热肠毒素(ST)。由于ST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但缺乏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如何在保持其免疫原性的同时减弱其毒性已成为制备ST类毒素疫苗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利凡诺法提纯兔血清白蛋白(RSA),经0.2%戊二醛活化,再与人工合成的甲醇可溶性STa偶联,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分子质量约108.5 ku的完全抗原。用该偶联物免疫新西兰白兔4次,采集抗血清并用Protein A/G 琼脂糖小珠进行纯化,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血清效价均为1:400。试验结果表明抗STa多克隆抗体成功制备,这为筛选ST结构类似物做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奶牛关节炎对牛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集患病奶牛关节积液,应用胰蛋白胨肉汤琼脂分离培养病原菌,随后通过形态学方法、生化试验和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及TA克隆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上产生明显的β溶血;光镜下可见该菌个体为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该菌七叶苷、麦芽糖、蔗糖、葡萄糖、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对头孢唑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吡肟8种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耐药;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1%,但与肉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2%.依据该菌株16S rRNA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初步将分离菌株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本试验结果可为该牛场确诊和防治关节炎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