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层叠式和阶梯式两种笼养方式下"凤达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61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分别为209.8个和211.0个,料蛋比分别为2.42∶1和2.48∶1,产蛋期鸡蛋平均测算生产成本为7.86元/kg和8.22元/kg。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H9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1.16和11.01,新城疫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0.91和10.81,均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综合来看,层叠式比阶梯式笼养方式在降低料蛋比和鸡蛋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热应激条件下,鸡SFRP1和PDK4两个与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鸡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选取12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黄羽肉母鸡,分为正常对照组(CL)、热应激反应组(HS)和热应激反应后的降温组(HF)3个处理组,并对这两个基因在三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下,SFRP1和PDK4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均上调,且PDK4在对照组和热应激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当热应激反应后温度重新降至(25±1)℃时,SFRP1和PDK4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基因在热应激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为从分子机制分析热应激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与肌肉部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60日龄淮南麻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77.2g、84.57%、74.72%、60.76%、20.68%和20.25%,且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仔鸡间肌肉主要品质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性别内,胸肌的红度板显著低于腿肌、亮度高于腿肌;胸肌的失水率、蒸煮损失、贮存损失及粗蛋白含量高于腿肌,腿肌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肌纤维直径为28.59~29.59μm。淮南麻黄鸡的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淮北灰驴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从大群中随机选择10匹淮北灰驴,对其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序,与GenBank已公布的一些驴品种的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探讨淮北灰驴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07 bp D-loop碱基序列中,共检测出28处变异位点,8处碱基对的转换以及1处颠换,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1 9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8,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8.911,显示淮北灰驴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D-loop区核苷酸序列的5种单倍型分析,发现淮北灰驴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遗传距离表明,淮北灰驴与克罗地亚家驴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为淮北灰驴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别利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RFLP方法对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定远猪、安庆六白猪4个安徽地方猪种共213头繁殖母猪进行FSHβ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安徽地方猪种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ESRFSHβ基因在4个地方猪种中都存在多态性,ESR在安庆六白猪、定远猪中出现了AA、AB、BB3种基因型,而在皖南黑猪、皖南花猪中只出现了AA、AB 2种基因型;FSHβ在皖南黑猪、皖南花猪中出现了CC、CD、DD 3种基因型,而在安庆六白猪、定远猪中只出现了CC、CD 2种基因型;(2)不同基因型母猪的TNB、NBA存在一定差异,ESR不同基因型对定远猪和皖南花猪经产母猪的TNB、NBA影响显著(P<0.05);FSHβ不同基因型对皖南黑猪初产、经产和定远猪经产母猪的TNB、NBA影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ESRFSHβ基因不同基因型对部分安徽地方猪的产仔性状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其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不同分布区域淮南麻黄鸡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分布区域的2个淮南麻黄鸡群体的早期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4周龄前生长都比较缓慢,4周龄后生长速度较快。Logistic方程能较好的拟合2个群体的生长,拟和度均在0.99以上。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分布地域的淮南麻黄鸡群体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高温下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4周龄母鸡27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中草药组,温度(35±1)℃;组Ⅱ为高温对照组,温度(35±1)℃;组Ⅲ为常温对照组,温度(20±1)℃,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组Ⅰ与组Ⅱ、组Ⅲ体重差异不显著,组Ⅲ体重显著高于组Ⅱ。组Ⅰ葡萄糖(GLU)、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组Ⅲ差异均不显著;与组Ⅱ相比,GLU、HDL-C略有下降,TP有所上升。组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组Ⅲ(P<0.05),与组Ⅱ差异均不显著,但有所下降。组Ⅰ总胆固醇(TC)与组Ⅲ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组Ⅱ。复方中草药对高温条件下肉鸡受热影响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淮南麻黄鸡选育过程中产肉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比较了1、3、59、世代淮南麻黄鸡8周龄的体重、屠宰性能和肌肉部分品质。结果表明:以8周龄体重作为选育目标,淮南麻黄鸡选育群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逐步提高;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在世代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优质肉鸡选育中,在保持其肉质基本不变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其早期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肉鸡热应激下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优质黄羽肉鸡热应激期间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为揭示该类型优质鸡种热应激反应机理提供参考。64日龄Anak 40(♂)×岭南黄(♀)杂交后代母鸡置于(38±1)℃恒温室内进行持续热应激处理,采取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热应激起始(0 h)、热应激后12、24、36、48和60 h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至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约为应激起始表达水平的7倍,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48和60 h,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量快速回落至热应激初期的水平,而肝脏表达量极显著地骤降至低于热应激初期10%的水平。在(38±1)℃持续热应激期间,优质肉鸡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呈现基本同步的变化规律,即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皖江黄鸡配套系6个世代的选育进展.结果表明,配套系父本(HA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显著提高,6周龄体重公鸡由0世代941 g提高到6世代1 012 g,平均每世代提高11.8 g;母鸡由0世代759 g提高到6世代854 g,平均每世代提高15.8 g.配套系母本父系(HB2系)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一定提高,公鸡6周龄体重由0世代826 g提高到6世代860 g,平均每世代提高5.7 g;母鸡由0世代689 g提高到6世代714 g,平均每世代提高4.2 g;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提高较为显著,由0世代的174.3枚提高到6世代的184.7枚,平均每世代提高1.73枚.配套系母本母系(HC1品系)6周龄体重基本维持选育前的状态;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得到显著提高,由0世代的178.6枚提高到6世代的192.1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25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