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1.
猪肉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屠宰检疫作为确保新鲜猪肉安全上市的最后一道关口,显得极其重要。以温州市区生猪机械化屠宰同步检疫操作为蓝本,将整个环节设置为头蹄和皮肤、胃肠脾、隔肌采样、胴体、肺心肝、旋毛虫镜检、复检、盖章、出证等9个岗位,安排10名检疫人员分别在屠宰流水线各岗位采用"视检、触检、剖检、嗅检"的方式,并通过在重点部位(器官)至少剖检19刀作相应的检查判断,以有效保障出厂肉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对温州市区屠宰厂2015-2017年度生猪内脏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肾、肝、心、肺的病变比率在2.5%~9%,且以肺脏病变占比最高,达到8.69%。说明多数疫病易引发内脏器官病变,且对肺脏的损伤最大,需要引起广大养殖场(户)和屠宰检疫人员的高度重视。养殖场(户)应当认真做好猪肺疫、猪瘟等病毒性疫病的防控,避免治疗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屠宰检疫人员要特别注意猪肺脏和肾脏的检查,及时检出患病猪只与病变内脏,以有效阻止病害猪肉及病变内脏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3.
鸡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鸡比较常见的急性寄生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3周龄至2月龄的雏鸡和青年鸡最为易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盲肠和肝脏,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近年来,我市一些养鸡场先后出现以盲肠和肝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病鸡病例,经临床观察、病理  相似文献   
4.
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上市猪肉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在屠宰现场实施,并通过宰前检查和宰后检疫来加以保证。通常以"视检、触检、嗅检、剖检"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进场(厂)猪群进行宰前临床健康检查、瘦肉精抽样检测,并在屠宰流水线上对头、蹄、胴体、内脏等实施检疫及实验室旋毛虫镜检等流程,检疫合格方准许出场(厂),不合格的按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温州市区屠宰厂(场)宰后检疫所发现的4种疫病及1种常见病为例,重点阐述猪丹毒、猪肺疫、猪瘟、可疑病猪及黄疸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同时,采用化制法对病害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更加适合屠宰场(厂)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温州市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市,常住人口达917.5万人,其中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等4个区为301.13万人。目前,温州市区的生猪和家禽定点屠宰分别由温州菜篮子肉类联合有限公司和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禽业分公司承担,并由温州市鹿城区家畜家禽检疫站(以下简称检疫站)具体负责屠宰检疫职能。检疫站为温州市鹿城区农林水利局  相似文献   
7.
以2015—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区屠宰厂的屠宰检疫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屠宰生猪的检疫检验情况。结果显示:在150余万头屠宰生猪中,共检出不合格猪6 482头,不合格检出率为0.43%。其中,宰前、宰后不合格猪分别为3 385、3 097头,分别占不合格总数的52.22%和47.78%。宰前检疫中,检出死猪3 105头,占宰前不合格总数的91.73%;宰后检验中,检出猪丹毒、猪肺疫等病猪807头,检出品质不合格猪2 290头,分别占宰后不合格总数的26.06%和73.94%。7、8月份检出的死猪数量明显较多,月检出率超过0.50%。结果表明:长途运输引起的屠宰生猪死亡数量较多,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疫病导致的宰后检疫不合格数极少;厂方品质检验对严把猪肉安全上市至关重要。因此,改善运输条件、加强宰后品质检验,对于保障猪肉供给和卫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猪肉是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其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保障猪肉质量安全需要从养殖、屠宰、流通等3个环节入手,其中屠宰环节检疫检验是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猪肉等动物性食品进入市场的最后防线。本文以温州市区屠宰厂在屠宰检疫检验过程中所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例,通过严把"五关口一证章"检疫流程、推行"九岗位十九刀"操作要领、突出"五病种九品质"检验内容、关注"三重点三环节"检查方法、落实"三抓手二追溯"保障措施,着力构建了猪肉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力保障了上市猪肉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同行提供了可复制的检疫检验实践操作蓝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