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及疫苗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recent years, the epidemic intensity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have continuously enlarged,causing a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pig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variation, molecular biology of PEDV.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immunity results ot the PEDV vaccin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EDV production, with a view to the new, more useful product of PEDV.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14个鸡微卫星DNA标记位点,采用DNA测序仪和荧光素标记分子内标,建立了鸡分子遗传学的检测方法,对F15世代BWEL-SPF鸡种群8个家系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检位点35.7%(5/14)的基因型趋于纯合,家系内等位基因的变异程度显著降低。F-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群体间的变异占到了总遗传变异的12.9%。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鸡源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HBK无特定病原体(SPF)鸭的致病性,利用鸡源REV现地分离株REV-HN,分别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鸭胚(尿囊腔和卵黄囊腔接种)和雏鸭(口腔接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雏鸭还设有同居感染组.接种REV后不同时间收获DEF和胚体,及雏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免疫器官,提取基因组DNA,通过RT-PCR和PCR方法检测REV前病毒env基因.结果在DEF中未检测到特异性的env基因片段,而在卵黄囊接种后72 h鸭胚胚体和试验感染的雏鸭PBL中检测到.接种后30 d,在1羽感染REV的雏鸭肾、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REV前病毒.本研究为利用SPF鸭研究RE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简单快捷的内、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外源性ALVA亚群标准株RAV-1的p27、env基因以及内源性ALVE亚群标准株ev1的en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可分别对ALV、外源性ALV(A、B亚群)和内源性ALV(E、J亚群)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为793bp、387bp和234bp,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并鉴别内、外源性ALV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可达到2×103copies,利用该方法和ELISA对5份现地病鸡组织样品和10枚疑似感染内源性ALV的鸡胚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份病鸡样品均扩增出3条特异性片段;而9枚鸡胚仅扩增出793bp和234bp的特异性片段,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为内、外源性ALV的临床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禽白血病病毒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禽白血病病毒(ALV)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ALV群特异性p27抗原基因的部分片段,并以纯化的p27PCR产物为模板,合成地高辛标记探针,以此建立了ALV的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4份疑似感染ALV的现地病鸡组织样品和18枚鸡胚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阳性,而且与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10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应于ALV临床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具有不同抗性的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鸡羽髓后,疫苗毒和超强毒(vvMDV)的复制动力学及两种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对经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疫苗株免疫1周后(1wpv),攻击vvMDV Md5株G3系和G7系鸡羽髓中的HVT和vvMDV载量进行定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3系和G7系鸡群羽髓中的vvMDV载量始终高于疫苗毒。其中,G3系鸡群在免疫和攻毒后的相同时间内,疫苗毒与vvMDV载量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均在感染后第4周(4wpi)出现峰值,6wpi降至最低水平,两种病毒载量多表现为正相关,6wpv~8wpv为持续显著正相关;G7系的两种病毒的复制动力学存在差异:vvMDV载量从攻毒后第6周呈增长趋势,而疫苗毒在4wpv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两种病毒载量多表现为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免疫遗传基因在对病毒的抵抗中起主要作用,为MDV的感染机制和疫苗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A检测HCLV感染的ST细胞清晰、特异,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细胞阴性。对不同猪瘟疫苗半成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FA测定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测定兔体感染量(RI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为RID/m L=2.783TCID50/m L+110107.21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