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RRS ELISA试剂盒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PRRSV核衣壳蛋白作抗原制成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人工感染PRRSV猪血清、疫苗免疫抗体和田间血清,并与IDEXX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在PRRSV感染后8天内就可检出感染性抗体,而用IDEXX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在感染后的18天才检测到感染性抗体,对弱毒疫苗的免疫检测也基本能反映出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对华东地区PRRSV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RRSV在国内普遍存在,同时也证明研制的试剂盒,是客观科学调查我国PRRS流行情较理想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2.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边界病(border disease,BD)是由边界病毒(BDV)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羊不孕、流产和死胎,以及羔羊体型异常,多毛,震颤,因此又称"多毛震颤病","茸毛症"。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羔羊是该疾病在绵羊中传播的潜在主要传染源。山羊相对绵羊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流产。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BD疫苗,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严格饲养管理,及时对疑似染病动物特别是持续性病毒血症绵羊的检测和淘汰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现对该病的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及养殖户加强对BD的认识,做好疾病的相关预防工作,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2006年7~9月间山东、河北的多个地区貉群发病情况进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犬瘟热病。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山东地区部分肉鸽养殖场出现鸽子大量死亡现象,从死亡鸽中分离到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SD05027,SD05028,SD05029),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69h,69.6h,81.6h;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31,1.43,1.48,证明此次分离的三株病毒株均属速发型新城疫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F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112R/K-R-Q-K-R-117F)与新城疫强毒在这一区域的序列相符。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基因VIb型。  相似文献   
8.
王君玮 《动物保健》2011,(11):27-29,51
近年来,非洲猪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它发病快、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目前我国尚未发现该病,但是周边国家的疫情暴发也时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如何有效防御疫病的入侵,成为我国兽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由于我国未曾发生过本病,寻找有效的防控方法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附红细胞体病 ( 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 ,简称附红体 )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又称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特征。1950年由Splitter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Suis) ,在我国 ,许耀成等(1982)首次在江苏南部红皮病猪血液中检查到猪附红细胞体 (E.suis)。截止目前 ,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1病原学1.1种属问题对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历来争议很多。1974年《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将…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玮 《兽医导刊》2011,(11):27-29,51
近年来,非洲猪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它发病快、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目前我国尚未发现该病,但是周边国家的疫情暴发也时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如何有效防御疫病的入侵,成为我国兽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由于我国未曾发生过本病,寻找有效的防控方法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