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炭之低碳农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生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并探寻土壤固炭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与环境研究中的热点。全文旨在摸索一条由生物质碳化技术为基础的低碳农业发展的可能途径。从低碳这一热点问题出发,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途径进行了基本阐述,同时论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征,及生物炭在应用上的农学和环境学价值,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生物炭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的可能模式,最后指出了当前生物炭在低碳农业研究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不同腐植酸特性比较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为研究对象,比较二者之间的性状差异,同时结合不同施入方式,阐述其对土壤性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施入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11.14%和12.03%、提高全氮含量20.62%和22.26%、提高速效钾含量6.02%和9.28%、提高速效磷含量28.05%和29.49%,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较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处理的土壤与作物效果更优。腐植酸的施入能显著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经过60 d的盆栽种植试验,矿物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可分别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重9.43%和16.38%,与施用相同量的有机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处理对作物产品及养分含量的效果更好。相比矿物腐植酸,生物腐植酸具有原料获取容易、可再生等特性,在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及溯源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为了揭示商品有机肥普遍存在的重金属超标的原因,该研究以华北农产品产地为研究范围,通过对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得了华北地区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溯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了影响华北地区商品有机肥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华北农产品产地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Cd、Cr、Cu、Pb、Zn、Ni、As、Hg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1、45.42、69.22、87.40、274.58、16.50、3.21、0.33 mg/kg。按照中国有机肥行业标准,Pb的超标率高达80.56%,其他不超标;按照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大部分重金属超标,Cr、Cu、Pb、Zn、Ni、Hg的超标率分别为8.33%、13.89%、16.67%、19.44%、2.78%、11.11%,但Cd不超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4.7%、16.6%、13.0%,可以解释总变量的64.3%,能够基本反映大部分数据信息。结合商品有机肥生产原料及工艺特点分析发现,华北农产品产地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高Pb、高Hg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磷肥的添加;高Cu、高Zn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华北地区养殖场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饲料-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该文为评价华北地区有机肥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期考察不同菌剂对发酵产物中生物腐植酸含量的影响,探索畜禽粪便规模化发酵生产高生物腐植酸含量肥料的可行性。【方法】以猪粪为原料,按添加不同菌剂设3个处理(菌剂A:8个菌种,浓度1.5-2.0×108 CFU/g,添加比例为0.3%;B:5个菌种,0.5-1.5×108 CFU/g,0.3%;C:3个菌种,≥2.0×108 CFU/g,3%),另设不添加菌剂处理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自然堆沤发酵试验,测定发酵产物中的生物腐植酸含量。【结果】不同菌剂处理下达到最高生物腐植酸含量的时间不同,添加菌剂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发酵物料的腐植酸含量,以菌剂A处理效果最佳,生物腐植酸含量达15.63%,生物腐植酸提高率达112.94%。【结论】添加菌剂可提高猪粪发酵中生物腐植酸含量,但要获得高生物腐植酸含量肥料则须注意选择合理的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池塘养殖模式下鲫鱼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两种不同池塘养殖模式(人工塑造生态养殖、传统高密度无公害养殖)的鲫鱼的主要生化组分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塑造生态条件养殖(生态鲫鱼)和传统高密度无公害养殖(无公害鲫鱼)鲫鱼的蛋白质含量(占鲜样)分别为:18.8%、18.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4.11%、43.8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7.01g/100g、6.82g/100g。由此,比较发现,人工塑造的生态养殖模式下,改善了养殖环境,营养价值要优于无公害鲫鱼,为提高鲫鱼肉质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渔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期,四川省不断探索渔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渔业。本文根据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当前渔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标准化建设对策,并对渔业标准化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乌鳢白化的分子调控机理,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白乌鳢和乌鳢皮肤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白乌鳢皮肤组织与乌鳢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数为694个。GO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进程、代谢过程、细胞联接和转运活性等通路上。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与皮肤白化相关的酪氨酸代谢通路上。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DEL)分析发现,相对于乌鳢,白乌鳢纯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位点数目多,而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位点数目少。基于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标记的结果,筛选出酪氨酸代谢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黑尿酸酶基因和乙醇脱氢酶5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错义突变,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基因未找到突变位点。试验结果表明,乌鳢皮肤白化除与酪氨酸代谢通路有关,还可能与黑色素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导致皮肤中色素沉积减少有关。试验结果将丰富白乌鳢和乌鳢的基因资源,为进一步探究乌鳢白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循环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可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产业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方法,即从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产业模式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各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组成要素,通过模式耦合,进而形成具有良好运行效果及平衡性能的系统模式。研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国内外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阐述了塔吉克斯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中塔农业合作现状,展示了中塔农业合作的前景,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白乌鳢又叫白甲乌鳢,俗称白乌鱼、白乌棒,体形与乌鳢特别相似为"棒状",因体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而闻名,是一种凶猛性名贵鱼类,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嘉陵江中下游流域。随着近年来白乌鳢养殖规模呈快速增长,也使得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得到快速应用,其主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