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在组合培养基中培养发酵48 h,对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进行特性研究及初步分离。蛋白酶处理结果表明,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发酵上清液含有肽类抗菌活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酸碱性。通过对抗菌物质特性的研究发现,其对选取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选取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抑菌活性。通过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纯化发现,牛类芽孢杆菌BD3526产生的抗菌物质与麸皮发酵液中产生的抗菌物质有所不同,表明可能有新的抗菌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植物酸乳逐渐步入市场,并以无乳糖、低胆固醇等健康概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目前,美国、欧盟和我国对植物酸乳均以饮料进行管理。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计划编写发布植物乳和植物酸乳的行业指南,欧盟法规中则禁止使用植物酸乳概念。在我国,植物酸乳的概念也未写入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但植物酸乳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具有植物基本身的优点,经发酵后营养价值有所提升,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来规范市场。本文通过对比美国、欧盟及国内的相关法规标准,针对植物酸乳本身的特殊性提出植物酸乳法规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的致敏原标识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比我国和国外食品致敏原标签法规,针对我国致敏原标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比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产品的致敏原标识情况发现,国产与进口产品的致敏原标识率均较低;在致敏原的标识位置、标识用语以及标识内容强调方面,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均存在不足,其中致敏原标识位置在配料表下方的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分别占60.0%和55.6%;在致敏原标识用语方面,国外品牌更偏向使用"过敏"或"致敏"为引导词;在致敏原标识内容的强调方面,国内外只有2 个品牌通过字体加粗或改变字体颜色的方式对致敏原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市场上针对儿童的食品越来越多,本次调研选取明确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主要涉及乳品、饮料、面条、榨菜和肉松,对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通过营养强化来体现其与普通食品的区别,部分产品则通过降低钠含量与普通食品进行区分,也有部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食品完全一样,但却明确标示其为儿童食品。本研究针对调研结果,对我国儿童食品法规的制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场上将益生菌进行健康宣称的食品主要涉及调制乳粉、酸乳、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粉。本次调研主要从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种类、产品包装正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和产品包装背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三方面进行。同时对比我国与国外益生菌健康宣称的法规,针对国内益生菌健康宣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不同产品的益生菌添加种类不同,调制乳粉中添加的益生菌一般为1~2 种,而乳酸菌饮料、酸乳和益生菌粉中添加的益生菌大多在2 种以上,有些产品达到10 种以上;益生菌产品包装正面用语主要涉及“益生菌”、“活性”、“菌株名称”、  相似文献   
6.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巴氏杀菌热处理强度的重要指标,过度热处理会明显破坏牛乳本身的营养,也会导致不良物质的产生。测定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陶瓷膜过滤处理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率明显小于经75 ℃、15 s巴氏杀菌处理的牛乳;过多的工艺流程也会导致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同时过高的贮藏温度会导致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失活更快,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原料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更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