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5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西安市近郊长安区发展城市森林,以适应西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支撑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论述了黄土高原生态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认为自然恢复要有干预恢复作启动,着重指出了干预恢复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充分考虑该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背景之后,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所必需的支撑体系和维持体系,并进一步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刺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刺槐人工林根系生长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中,26 a生刺槐林的根系生物总量是5 a刺槐林的8.1倍,分别为1 193.6 g/m2和147.1 g/m2;5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而26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第3层.但是,5 a生和26 a生的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垂直分布趋势一致,最大值都出现在土壤表层.说明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没有直接的量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苦楝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苦楝(Melia azedarach)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农林上的杀虫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黄土高原毛白杨人工林的碳汇能力,以45a生的老龄毛白杨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块林地和2块临近荒地生态系统不同层次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得出,45a的毛白杨人工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为16.775kg.m-2,与荒地对比总有机碳密度增加了113.75%,平均每年增长2.53%,林地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分别占总有机碳密度的70.63%、27.11%、2.07%、0.14%和0.05%,表明土壤层与乔木层为林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说明在毛白杨人工林造林后期有显著的碳增汇效应。  相似文献   
6.
湿地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其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自然资源情况和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对全省湿地进行规划分区,为陕西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工程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氯仿∶苯∶甲醇(4∶4∶1)为展开剂,利用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长松萝中松萝酸的含量。在282 nm处测吸光值,结果表明,在相同板上测定松萝酸含量重现性好,精密度高,RSD为3.44%,加样回收率为96.10%。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叶林模式的田间生物量进行调查,同时又对叶林模式更新复壮与不复壮两种处理模式的田间生物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处理模式的年变化规律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战略性转移及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好形势,作为新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林学院,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地理优势,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体制,为西部大开发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多作贡献,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大课题。我们林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诸多学院中历史最长、具有特色的学院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又通过这次重大的整合和调整,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又与原西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陕西省林科院所属的部分相关专业与学科进行了实质性的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