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鸡贮精腺中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分离并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片段SST01,经测序和BLAST分析,发现SST01与鸡2号染色体上的neurexophilin基因高度同源(98%)。Neurex-ophilin是一种只在神经细胞中分泌的糖蛋白,说明神经系统参与贮精腺内精子的贮存或释放。Neurexophilin作为精液素的配体发挥功能,而精液素使细胞粘连,从而说明neurexophilin参与精子在贮精腺内的贮存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在福建省漳州市抽取闽南牛64头,采集血样,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冻后带回实验室-20℃保存备用。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SGE)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同时引用其他学者用相同方法获得的国内外12个牛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10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7.62%,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593;证实了闽南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闽南牛是南方黄牛和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应含有巴厘牛或斑腾牛的血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孵化试验,研究了孵化过程中羊水及尿囊液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羊水量在16胚龄达到最大,pH一直维持在7.0左右。尿囊液量在12胚龄达到最大,pH一直偏碱性,其中12胚龄的pH最大。羊水和尿囊液的pH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7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新扬州鸡在IGF-1基因PstⅠ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基因型对新扬州鸡开产蛋重、第30周和40周蛋重以及40周产蛋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新扬州鸡30、40、50和60周产蛋数、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胸骨长、开产胫长和蛋壳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所研究的指标中,新扬州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鸡蛋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40周龄尼克粉鸡、仿草鸡、苏禽黄鸡、青壳蛋鸡的蛋各100个,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蛋的蛋品质存在着差异,除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外,4种鸡蛋的蛋壳颜色和蛋黄颜色相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尼克粉鸡蛋、苏禽黄鸡蛋与仿草鸡蛋及青壳蛋鸡蛋的蛋重相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尼克粉鸡蛋、青壳蛋鸡蛋与仿草鸡蛋、苏禽黄鸡蛋的蛋黄比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尼克粉鸡蛋与仿草鸡蛋、苏禽黄鸡蛋、青壳蛋鸡蛋的蛋壳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4种鸡蛋的哈氏单位相互间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差异;蛋壳强度只在尼克粉鸡与仿草鸡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闽南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法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霞关乡抽取闽南牛64头,采集血样,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冻后带回实验室-20℃保存备用。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10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7.62%,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593;闽南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闽南牛是由南方黄牛和瘤牛的混血种,但可能不含有斑腾牛或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遗传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相同日龄的3周龄扬州鹅21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6只,公母各半,饲喂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日粮,研究不同日粮对鹅生长性能及部分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日粮组鹅的体重在第4、9、10周龄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5、6、7周龄时,部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2)不同日粮对鹅的胸宽、胸深、胸骨长等影响较小,但对体斜长、胫长及部分组织器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3)随着日粮中苜蓿、黑麦草和小麦麸含量的增加,T3浓度不断升高,当含量超过18%后T3浓度逐渐下降,T3/T4比值的变化与T3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M.  Sato  赖毓妍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156-156
试验通过研究蛋鸡和肉鸡胚胎发育期体增热等的差别,比较蛋鸡和肉鸡胚胎发育期利用脂肪的异同。每鸡种各选50个蛋测定产热量,80个蛋测定0、14、18胚龄和0日龄雏鸡的卵黄囊重,40个蛋测定14和18胚龄时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血浆组分浓度。所有鸡蛋均为新鲜鸡蛋在同一孵化器中孵化,且孵化前单独称重、照蛋剔除裂蛋和破蛋。受精蛋在温度为37.6°C,相对湿度为58%~68%的条件下孵化,每小时翻蛋一次。结果表明,两鸡种的胚胎重随发育阶段逐渐上升,差异极显著,且肉鸡胚胎重大于蛋鸡;胚胎期耗氧量和CO2产生量随发育阶段极显著减少,肉鸡耗氧量显著低于蛋鸡,但肉鸡CO2产生量与蛋鸡无显著差异;肉鸡18胚龄时体增热值大约为0.008 KJ/min,即每只蛋每小时产热0.480 KJ,两鸡种体增热随发育阶段增加而逐渐减小,差异极显著,且有肉鸡低于蛋鸡的趋势,但体增热值必须经代谢胚胎大小校正;肉鸡呼吸熵显著低于蛋鸡。以上各指标不同发育阶段与鸡种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肉鸡与蛋鸡卵黄囊重与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卵黄囊重的减少表现为肉鸡极显著地快于蛋鸡。14和18胚龄肉鸡与蛋鸡间血浆TG浓度在各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但有肉鸡低于蛋鸡的趋势;血浆NEFA的浓度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可知,脂肪代谢不同可能是肉鸡与蛋鸡胚胎期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