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5篇
畜牧兽医   3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 ,规模化、密集化饲养程度越来越高 ,随之而带来的环境微生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有害微生物增多 ,病原的污染空间加大 ,导致流行疫病的种类日趋增多。每年由于多种疑难病症导致的死亡率平均可达 10 %~ 2 0 %。这是当前毛皮动物养殖的一大障碍 ,也是生产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因素。1 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1 1 某些疫病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发生变化由于动物宿主与病原体长期受到诸如免疫接种、应激反应、环境因素、饲养方式、免疫缺陷、免疫不应答、个体健康状态及化学药物等的影响 ,导致某些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采用即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用CN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敌百虫原药及40%敌·毒乳油中敌百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3233,变异系数为0.3551%,平均回收率为99.6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  相似文献   
4.
30%毒死蜱微乳剂的研究、性状及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30%毒死蜱微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试和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水貂是我国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种水貂进行人工规模化养殖。随着毛皮市场的繁荣,国内养貂业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加之多年来的人工驯化,水貂的抗病能力不断降低。水貂主要以鱼类饲料和肉类饲料为主,动物性蛋白质是水貂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也加大了水貂对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感染的几率。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从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死亡育成北极狐脏器中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证实,分离菌为有毒力的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确定该菌是导致北极狐发病死亡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对2~8℃条件下保存90,120,150,180,210,240,300,360 d的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接种水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保存300 d的疫苗接种水貂30 d后血清中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HI抗体均在1∶32以上,免疫水貂强毒攻击均获得100%保护,确定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保存期为300 d。该结果为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运输和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320只健康狐、264只健康貉及186只患病狐貉进行附红体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健康狐群附红体感染率为55.62%,貉群为54.17%,患病狐貉感染率高于健康群。附红体病临床症状的出现与附红体感染强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北极狐出血性肠炎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排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濒死期育成北极狐肠内容物中分离到 5 株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各株菌的 37℃ 8 小时厌气肉肝汤纯培养上清液 02m l小鼠尾静脉注射,12 小时内 100% 死亡。生理生化鉴定证实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杆菌( B.aerogenescapsulatus)。血清定型结果表明,分离的 5 株菌均为 A 型产气荚膜杆菌。以饲喂狐的变质鱼浸出液静脉注射小鼠引起死亡,并从该浸出液中也分离到 A 型魏氏梭菌,证实该病的发生是饲料传播。  相似文献   
10.
1 毛皮动物乳房炎是怎杨发生的?如何治疗? 答:急性乳房炎发生于仔兽吮乳损伤或乳房外伤,也见于哺乳期突然断乳或仔兽全部死亡而导致乳汁积滞;慢性乳房炎多见于老龄兽,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最常见感染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此外,肠杆菌科细菌及化脓性棒状杆菌等也是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但通常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