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2.
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及减少粪便中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为了获得性能稳定的高活性植酸酶,采用PCR扩增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GenBank登录号:FJ986327)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在37℃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4 h能够获得大量包涵体蛋白,在25℃条件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6 h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获得。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植酸酶产物,获得的中性植酸酶的部分酶学特性为:耐热性较好,最适反应温度55℃,在70℃处理10 min可保持20%以上的酶活性;耐酸、碱能力较强,最适pH 6.0~7.0,pH 5.5~9.0时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性,pH 5.0~10.0时处理6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性,在pH 2.0~4.0时能保持40%以上的酶活性。利用构建的切除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及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量表达性能稳定的芽孢杆菌中性植酸酶。  相似文献   
3.
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桑种萌发及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优62号”桑种为材料,在不同浓度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水分胁迫条件下,以摇床培养方法对其进行萌发培养。测定不同浓度PEG溶液(30%、25%、20%和双蒸水)中萌发种子的相关抗性生化指标,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当PEG浓度为30%时,萌发种子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CK(双蒸水),说明在高浓度PEG溶液处理下能够萌发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水分胁迫的能力,可以作为桑树抗旱育种的选择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工四倍体新桑品种嘉陵30号为供试材料,以邻苯二酚为作用底物,用紫外分光光度吸收法,测定不同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等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嘉陵30号的多酚氧化酶对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PPO酶活力为0.032nm/min,最适底物浓度为均0.4mol/L,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6.
三个桑树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肌动蛋白基因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与反向PCR的方法,克隆了3个肌动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其中一个为已报道的MaACT1,另两个分别被命名为MaACT2和MaACT3,进而PCR扩增获得MaACT1和MaACT2肌动蛋白全长CDS,其中MaACT2基因全长1 704 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CDS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了3个基因在叶、茎、果、根等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茎、叶和托叶的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变化。MaACT1在茎中表达量较弱但有随着茎的生长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幼叶中有较高的表达,MaACT2与MaACT3在根、茎、叶等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MaACT3在叶、托叶和茎的各个发育时期表达都很稳定,可以作为桑树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
花青素合酶ANS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本文利用同源克隆、RT-PCR从桑椹中克隆出花青素合酶(MaANS)基因,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获得的MaANS基因的5′端和3′端, 获得基因全长1 535 bp, 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包含完整CDS区域为1 077 bp, 编码358个氨基酸, 与来源于草莓、甘薯、苹果、沙梨的ANS基因同源性均达到80%以上。MaANS编码的蛋白质属于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MaANS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草莓最近,与苹果、沙梨次之。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MaANS基因在幼叶和成熟果实中高水平表达,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研究桑树果色的形成原因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桑树肌动蛋白MaACT3的启动子。【方法】采用抑制PCR技术获得肌动蛋白的5′端侧翼序列;采用农杆菌感染成熟叶片瞬时表达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获得的5′端侧翼序列含有基因的翻译起始位点、第一外显子、第一内含子和第二外显子的一部分,外显子部分与已报道的桑树肌动蛋白MaACT3序列完全相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在mRNA水平上也检测到表达,证实了获得的5′端序列具有启动活性。【结论】获得的桑树肌动蛋白MaACT3的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可以应用于桑树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到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病原对抑菌药剂敏感性的室内试验,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近缘菌株核糖体大亚基rRNA序列的比对,明确该病原菌在分类上属于核盘菌科(Sclrotiniaceae)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 S.Imai)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病原菌的主要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为:子实体单个子囊内的8个子囊孢子在未成熟期排列为2列,随着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排列方式逐渐由2列变为不规则的线性排列;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菌丝及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0℃;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8,最适宜生长的pH为7。80%百菌清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012 0 mg/mL,可选择百菌清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进行化学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