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为白对虾,是世界三大经济虾类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食物营养要求不高、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近几年来,特别是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淡水养殖模式获得成功后,在我国从南到北形成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南美白对虾在不同盐度养殖情况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存在差别。所以,在配制南美白对虾饲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盐度进行配制,才能获得营养物质的最大利用率。1南美白对虾在不同盐度中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目前,对南美白对虾蛋白质需要的研究很多,但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试验条…  相似文献   
2.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是一种栖息在中低潮线及浅海区域、以沙为主的沙泥底质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适宜含沙量为70%左右的滩涂中生长,也是我国传统滩涂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养殖范围较广,但近几年文蛤养殖却出现大范围死亡。一、死亡案例1.2003年6月中、下旬,启东市和如东县相继发生养殖文蛤大规模死亡。从6月上旬开始,上述地区已发现少量文蛤死亡现象;6月中旬至下旬,从启东寅阳、东海、近海、东元、天汾到如东的掘东、大豫、腰沙直至拼茶养殖场都有发生,造成文蛤成贝和苗种近万吨死亡,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文蛤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3.
他的名字叫孙存忠.是近年在鲁西南一带小有名气的人物.前几天.菏泽地区的领导同志还访问了他.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希望他能成为第二个马胜利(河北省石家庄造纸厂厂长,承包后效益显着,1987年跨省承包菏泽等地区近百个造纸厂)——马承包.承包一百个度窑坑.  相似文献   
4.
青蛤亲贝的阴干方法和催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不同方法对青蛤亲贝阴干后进行催产试验,经对比发现,室外阴干的方法可获得最好的催产效果。经运输的青蛤暂养1d后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及仔蟹进行连续采样和组织切片,系统地研究了该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前体出现于心跳期胚胎,由卵黄囊特化而来,为1对囊状结构,此阶段首次出现肝胰腺细胞(柱状上皮细胞)。胚胎孵化后,随着幼体的发育,肝胰腺由最初的1对囊状结构逐渐分叶生长。从Ⅰ期溞状幼体至Ⅴ期溞状幼体,肝胰腺分叶数量分别为4-6-8-12-12,肝胰腺细胞高度由(12.63±4.91)μm增至(44.16±13.57)μm。肝胰腺中的细胞组成也随着幼体的发育逐渐完善,Ⅱ期溞状幼体的肝胰腺中首次出现E细胞和B细胞,Ⅲ期溞状幼体肝胰腺中首次出现F细胞,而R细胞直到Ⅱ期仔蟹才首次出现。从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肝胰腺细胞高度由(44.93±18.27)μm增至(56.38±5.69)μm。  相似文献   
6.
青蛤育苗成败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出满足育苗需要的大量优质藻类,而藻类培养并非易事,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藻类的培养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然而大多有关藻类培养的资料理论性强,技术复杂,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藻类培养的实践经验,对青蛤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的相关技术进  相似文献   
7.
青虾养殖     
1.生活习性: 青虾是一种喜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浅滩或缓流处的淡水虾。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和脱壳的特点,一般养几个月就可上市。  相似文献   
8.
生活习性     
陆锦天 《科学养鱼》1988,(2):F003-F003
青虾是一种喜栖息于水丛生的浅滩或缓流处的淡水虾。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和脱壳的特点。一般养几个月就可上市。  相似文献   
9.
2010起,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市农委下达的上海中华绒螫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之“上海内陆地区池塘大规格成蟹生态养成模式与技术研究”课题,依托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在松江浦南地区建立了大规格生态养成综合试验站。经过三年的试验和探索,形成了“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增氧、颗粒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养殖全程不使用渔药”的河蟹生态养成“松江模式”。连续三年,综合站养殖的“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荣获“丰收杯”和“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