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近年来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收集了贵州不同地区的4株PRV分离株,即Guizhou-DY株、GZ-Z1株、GZ-TH株和GZ-TD株,对其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Guizhou-DY株和GZ-Z1株与2012年以前国内外的传统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3%~99.4%及96.7%~98.4%,而近期分离的GZ-TD株和GZ-TH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7%~99.9%及98.1%~99.5%。Guizhou-DY株和GZZ1株的gE氨基酸第48位和第496位均没有天冬氨酸(D)的插入,但近期分离的GZ-TD株和GZ-TH株的gE氨基酸第48位和第496位均有D的插入,与2012年以来发现的PRV新毒株氨基酸变异位点相同。Guizhou-DY株和GZ-Z1株与传统PRV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GZ-TD株和GZ-TH株与2012年之后的PRV变异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流行毒株的gE基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PRV、PCV2与PPV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细小病毒(PPV)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病毒相关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以上3种病毒的PCR诊断方法,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192 bp(PRV)、255 bp(PCV2)和759 bp(PPV)。对PRV、PCV2和PPV的核酸检测最低浓度分别为:2.5×10-2,2.2×10-3和3.7×10-2ng,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对5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PRV、PCV2和PPV的阳性率分别为16.1%、50.0%和19.6%,二重感染率为12.5%,三重感染阳性率为3.6%。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以上3种病毒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小的脊椎动物病毒,可引起断奶仔猪进行性消瘦、淋巴组织等组织病变的一种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坏死性间质性肺炎(PNP)及母猪繁殖障碍等疾病有关。根据病毒致病性的差异,以及核苷酸序列和抗原性的不同,将猪圆环病毒分成无致病性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具有致病性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本文从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PCV2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为临床上猪圆环病毒病的确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猪瘟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反转录巢式PCR技术、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等5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猪瘟病毒早期感染和隐性带毒猪的检出率,淘汰野毒感染猪群,为猪瘟的净化和防控提供重要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16种A类法定动物传染病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猪瘟病毒的基因结构、基因功能、检测手段、野毒和疫苗毒的鉴别以及疫苗预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就猪瘟基因的结构特点、E0和E2基因的功能和变异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猪瘟病毒基因及其基因变异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建立的对猪瘟病毒野毒和疫苗毒建立的二重PCR鉴别诊断和猪瘟净化方案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瘟防治及净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猪病毒性疾病已严重危害世界规模化养猪业,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场均不同程度受威胁,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发病率越来越高,猪群发生疾病时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特别在诊断过程中难以鉴别野毒与疫苗毒,无法准确的判断是否存在野毒感染,给猪场临床病原学的准确诊断造成较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某羊场所饲养羊只于2016年7月下旬发病,发病羊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不愿走动,并且出现了死亡。通过临床典型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支原体PCR检测,最后确诊发病羊为支原体感染,给出了防治建议,采取措施后病情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和改善疫苗的免疫效果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与DNA疫苗联合应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不同的环节调节和增强DNA疫苗免疫效应,白细胞介素作为免疫佐剂能协同DNA疫苗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细胞因子是动物体内特异高效调控免疫细胞和协调免疫应答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主要包括淋巴毒素(LT)、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白细胞介素(IL,如IL-2、IL-4、IL-5、IL-6、IL-7、IL-8、IL-12)和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其中IL-2和IL-4对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真核表达影响的研究较多。主要综述了IL-2和IL-4作为免疫佐剂对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真核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更深入地进行IL-2和IL-4对DNA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临床样本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以区分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野毒和疫苗毒感染,为规模化猪场CSF净化奠定基础。通过对GenBank中CSF野毒、疫苗毒及近源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比对,发现CSF兔化弱毒疫苗株3’-NTR独立存在富含T的插入序列,根据这一特点分别在该插入序列的上、下两端设计2对单一RT-PCR引物并选择特异保守区域设计了二重RT-PCR引物,优化筛选能够鉴别CSF野毒与兔化弱毒疫苗的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鉴别CSF野毒和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表明,单一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2 pg(单一RT-PCR中的1对引物)和1.7 pg(单一RT-PCR中的另外1对引物);二重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8.2 pg(CSF野毒)和6.7 pg(CSF疫苗毒),两种方法均检测不到PRV、PRRSV、JEV、BVDV、PCV2的DNA/RNA。采用该方法对146份可疑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SF疫苗毒与野毒在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中的二重感染率分别为6.3%、7.4%、8.3%、8.6%。本研究建立的单一与二重RT-PCR方法都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优、重复性好的特点,该研究对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只发病原因,课题组成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猪瘟病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