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为加速奶牛业的发展,在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奶牛的过程中,常选用黄牛做为受体牛。奶牛与黄牛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体型大小相差较大。奶牛胎儿相对过大,难以通过产道,易出现难产现象。现将2003年冬季6例克隆奶牛的出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状态下,群体中的母羊发情和排卵时间各不相同,且由于山羊的发情表现不如猪、牛那样明显,因而要求配种员必须每天对母羊进行仔细观察和试情,才能避免漏配,获得较高的繁殖率。但对于规模化羊场而言,这显然不太现实。应用激素处理,使一群母羊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发情,并在预定的时间点不经试情步骤,直接进行人工授精,此即同步发情-定时输精(TAI)技术。该技术不仅减少了试情工作量,而且有利于开展人工授精,提高种公羊的利用效率,实现  相似文献   
3.
奶牛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30日龄的犊牛出现发热、咳嗽和关节肿大的临床症状,并造成部分犊牛死亡。为查明死亡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剖检的基础上,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并对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的PCR产物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场犊牛主要死于以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的败血症,死亡原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且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荚膜血清A型高致病性菌株,对小鼠呈高致死性;该分离菌株对林可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耐药,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中药复方透皮贴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效果及机理,本研究选取85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中药复方透皮贴剂、青链霉素及贴剂与青链霉素联合用药进行临床治疗,并测定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和青链霉素组奶牛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与10头健康奶牛进行比较,观察中药复方透皮贴剂...  相似文献   
5.
动物医学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了实现该目标,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更需要拥有大量典型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和畜禽疾病诊断中心为平台,收集大量宝贵的临床病例资料和最新的临床诊疗技术,构建了动物医学临床教学数据库,使得诊疗动物种类多样化,案例信息全面化、系统化。该数据库的建成和应用,为临床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料,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动物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1~2014年对乌兰察布周边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利用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查,认为该地区不同类型马铃薯种植机构马铃薯脱毒种薯利用率和种植的种薯级别逐年提高。不同马铃薯种植机构逐渐形成符合该种植机构类型应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形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的梯次,为今后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药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耐药性菌株不断产生,为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同时,畜产品中药残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肉鸡产品的出口、危害人类健康。而中药具有安全、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此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饲料转化率,减少养禽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分依赖,降低药物残留,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开展对中药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 前 言梯度磁场处理技术是通过处理马铃薯种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项先进的农业物理技术。该项科技成果是由前苏联列宁格勒农业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共同研究成功。从1984年开始,逐步在各种农作物中广泛应用,均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而马铃薯则是使用此项技术后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的农作物之一,一般增产幅度在15%~45%。该项技术是一项成熟的、适用的,且对环境无污染的高新技术。2 示 范21 示范地点、条件和方法商都县在三面井乡小沃图行政村,位于商都县城北15km处,属中部丘陵山地温和次干旱区,海拔高度1400m…  相似文献   
9.
乌盟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与体系建设赵国琦1)王和平2)王官茂1)郭秀莲3)闫振贵1)(1)内蒙古乌盟农科所集宁0120002)乌盟种子公司3)乌盟农校)1前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位于华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属于旱型大陆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大部分旗县年平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