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使用低值动物酶解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0.05±0.01)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未替代鱼粉组为对照组,用5%的鱿鱼肽、鱼肽和鸡肽分别替代饲料中的鱼粉为替代组,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结果表明:鱿鱼肽组和鱼肽组与对照组相比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鸡肽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仅鱿鱼肽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各替代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各替代组肝胰腺T-AOC活性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鱿鱼肽组SOD、GSH-Px和CAT的活性均显著上升,而鱼肽和鸡肽组均未显著上升,各替代组血淋巴和肝胰腺中MDA含量均显著下降,鱿鱼肽组上调了Nrf2基因表达和HO-1基因表达,下调了Keap1基因表达。综上所述,鱿鱼肽和鱼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提高对虾的营养水平,促进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减少抗氧化过程对机体内细胞的损伤方面,鱿鱼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地调查了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对其水生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网湖水生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调控,存在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导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正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发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建议本着严格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进行,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3.
对九宫山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旅游开发前景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的原则和生态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开发九宫山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种禽场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流行情况.【方法】从A、B、C、D 4个种禽场采集1 561份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培养7 d后通过ELISA方法对细胞上清液进行p27抗原检测,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2种方法对p27抗原阳性样品进行鉴定.【结果和结论】从4个种禽场共检出71份阳性样品,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6%.其中,仅从C种禽场分离到2株ALV-A,命名为GD13-1和GD13-2,前病毒全基因序列分别为7 721和7 715 bp,且GD13-2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与国内外其他ALV-A的LTR、gp85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该研究分离的2株ALV-A与国内A亚群分离株SDAU09E2相似度最高,其中与LTR相似性分别为96.9%、97.2%,与gp85相似性分别为98.4%、98.7%;与广东地区5年前ALV-A分离株GD08的LTR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9%、89.5%,与gp85相似性分别为98.5%、98.8%.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部分种禽场内仍然存在ALV-A感染,但ALV-A已经不是流行毒株,且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实地调查了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对其水生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网湖水生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调控,存在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导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正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发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建议本着严格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进行,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6.
黄小容  蔡朝晖  罗怡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46-14149
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区内观赏植物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其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采自广东4个不同地方的猪蛔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酶第3亚基(cox3)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之后与网上已发表的相关蛔虫的cox3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扩增出了520 bp的cox3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猪蛔虫样品cox3序列之间存在的种内差异在0.2%~2.8%,与网上发表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的相应序列差异明显,分别是16.8%~17.4%、18.0%~19.5%、18.2%~18.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蛔虫的分子遗传和种群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