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采自重庆某羊场疑似口疮病毒感染的山羊病变部位的痂块中是否含有口疮病毒,以判断该羊场是否受到羊口疮病毒的感染,试验采用NCBI中公布的山羊口疮病毒的免疫原性基因F1L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并将其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得到一段大小为708 bp的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一致;其与NCBI中公布的F1L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采集的4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羊场确有口疮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四川合江县某农户饲养了200多只山羊,圈养,饲喂农家饲料和青绿多汁饲草。羊群开始有个别羊突然发病,未见任何临床症状而很快死亡,继而发病羊逐渐增多,以腹胀为主要特征,发病20多只,死亡15只,发病率约10%,死亡率约7.8%。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现场诊断,采取了紧急防治措施,并采集刚死亡羊的病料进行诊断,经确诊为魏氏梭菌病,现将诊断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重庆地区山羊场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RT-nested PCR检测方法,对2020~2023年重庆市6个区县的1 771份山羊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TV的总样品阳性率为6.2%(109/1 771),酉阳的样品阳性率为11.1%(36/325),荣昌的样品阳性率为9.6%(29/303),武隆的样品阳性率为1.1%(2/183),石柱的样品阳性率为3.8%(13/344),彭水的样品阳性率为2.9%(9/310),长寿的样品阳性率为6.5%(20/306)。本调查结果为重庆地区山羊场的BTV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对麻杏石甘散组方进行加减,研制形成3个中药组方,并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9~15日龄鸡胚上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3个组方对该病毒均具有一定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中,组方1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肉鸡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肉鸡养殖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优质鸡的饲养增加迅猛。据估计,我国目前的优质肉鸡数量在30亿~40亿只,超过了快大型白羽肉鸡的数量。随着优质鸡养殖热潮的兴起,各地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中药,我们对麻杏石甘散组方进行了加减,研制形成三个中药组方,并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9~15日龄鸡胚上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三个组方对该病毒均有一定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中组方1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采集山羊口唇部痂皮,通过PCR检测、MDBK细胞培养、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进行系统鉴定,同时,分离培养病灶部位主要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检测,初步分析病原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株羊传染性脓疱病毒,3种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16S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分别与多动物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同源性较高,在系统进化发育树中分别与其聚为一簇。致病性分析,发现多动物链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小鼠的致死率高达100%。3种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为小鼠心脏、肝脏和肺脏,能够引起肺脏和肝脏明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3种菌均对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培氟沙星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从羊传染性脓疱病变部位分离到多动物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该病在重庆地区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化脓隐秘杆菌重庆分离株的胶原结合蛋白(collagen-binding protein,Cbp)CbpA(CbpACQ)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其中2个潜在的肝素结合结构域NRB和B1。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bpA-CQ基因及其编码产物。采用PCR扩增NRB和B1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融合蛋白GST-NRB和GST-B1在大肠杆菌DE3菌株中被诱导表达,使用Gluth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融合蛋白GST-NRB、GST-B1与HeLa细胞的黏附情况,以及肝素对融合蛋白黏附细胞的抑制情况。结果显示,重庆株CbpA有7个胶原结合蛋白B结构域,约占全长的55%,此结构域与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属等细菌有同源性。重庆株CbpA与化脓隐秘杆菌的CbpA在进化树中聚集成一个进化支。从诱导菌裂解物上清中亲和纯化得到融合蛋白GST-NRB和GST-B1。GST-NRB、GST-B1呈剂量依赖性黏附HeLa细胞,肝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ST-NRB、GST-B1黏附HeLa细胞。结果表明尽管CbpA-CQ有很大变异性,但具有已知化脓隐秘杆菌CbpA的共同序列特征;其NRB和B1区域为肝素结合结构域。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以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以及肺间质增生性炎症为特征(潘淑惠等,2002)的接触性、高度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种传染病(张建华等,2007),其主要危害是会引起羊只的生长缓慢、体况下降,该病的其它继发症、并发症等使其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羊支原体肺炎流行于世界各地,也是对我国养羊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阻碍我国养羊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初步统计,该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亿美元(张永英等,2007).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离鉴定重庆市开县某肉兔场种兔和幼兔发生鼻炎的病原菌及筛选敏感的药物,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动物接种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从发病种兔和幼兔鼻分泌物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都属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两株菌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菌必治、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兔场立即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疗,并实施消毒、隔离等综合防制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