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实用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外研究概况 有关家蚕人工饲料的探索,早在30年代就有报道,但直到1960年,日本的福田和伊藤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从而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用人工饲料养蚕与桑叶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养蚕不受季节、气候和桑对生长的限制,可任意调整养蚕时间和全年连续养蚕,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其次,人工饲料营养均一,可使蚕获得同样的营养条件,饲料消毒无菌,有利于防病、防污染.更重要的是,人工饲料育便于实现饲料生产和养蚕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简化生产环节,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此外,人工饲料还是开展家蚕营养学、病理学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蚕的基因工程产业化等蚕业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其诞生以来,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严重病害,发病率多在20—40%,有个别果园甚至高达70%以上,还有许多果园因腐烂病严重危害而遭到毁灭。因此研究如何防治腐烂病已成为当前果品生产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从今年五月开始,用条补植皮的方法防治腐烂病进行了观察研究,经过四个多月的反复试  相似文献   
3.
FSH-PG法超排供体波尔山羊14只,于发情第7日手术法子宫采卵。有超排反应14只,超排反应率10O%,采卵成功13只,采卵成功率92.86%。获卵总数121枚,只均获卵9.31枚。可用胚119枚,胚胎可用率98.35%,只均可用胚9.15枚。以氯前列烯醇处理受体白山羊210只,72 h内同期发情丰97.11%。手术法子宫内鲜胚移植受体母羊116只,两情期移植成功率54.31%。产羔61只,产羔丰96.82%。羔羊出生重平均4.26 kg。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鲜切叶菜外观品质及营养成分下降的原因,并对其生理生化反应机理,包括伤乙烯的生成、呼吸作用增强、酶及微生物的变化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鲜切叶菜低温贮藏、化学保鲜、气调包装以及涂膜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对生物保鲜、减压贮藏等新型保鲜技术在鲜切叶菜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鲜切叶菜保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绵羊RARG基因在发情不同阶段卵巢中的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绵羊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gamma,RARG)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其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年龄和体况相近、健康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周岁母羊8只,通过同期发情处理,根据卵巢生理状态,将其分为两组:黄体期组和卵泡期组,各4只,屠宰后,采集卵巢组织,以周岁母羊卵巢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RARG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利用ORF Finder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绵羊RARG基因的理化性质、同源性和预测结构域和功能。利用Q-PCR技术,检测绵羊RARG基因在母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用SPSS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探讨RARG基因对绵羊发情周期的调控机制。【结果】获得了绵羊RARG基因包含完整编码区序列在内的1 588 bp的绵羊RARG基因序列,并提交至NCBI,GenBank登录号为KF019682。该序列含有1个1 3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58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为50 955.8 D,理论等电点为7.45。绵羊RARG基因与牛、普通狨、家犬、仓鼠、家猫、人、小鼠、虎鲸、狒、家鼠、野猪、海牛、海豚和蟾蜍等14个物种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RARG基因在上述物种间高度保守,且与牛的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同源性最高。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绵羊RARG基因作为结构蛋白参与转录调控的几率最高,分别为0.272和0.223。在绵羊RAR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现了2个功能结构域,分别是核激素受体c4锌指结构域(c4 zinc finger in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s,ZnF_C4)和 激素受体配体结构域(ligand binding domain of hormone receptors,HOLI)。Q-PCR结果显示,绵羊RARG mRNA 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卵泡期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结论】绵羊RARG基因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含有ZnF_C4和HOLI等2个与转录调控相关的功能结构域,推测该基因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母羊发情周期调控。  相似文献   
6.
以巴厘品种菠萝为原料提取果汁。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酶用量、酶比例、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对菠萝果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用量0.005%,酶比例2: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min的条件下,菠萝果汁提取率可达50.16%。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鉴定绵羊乳酸脱氢酶β(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β)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其在不同剩余采食量绵羊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测定了137只‘湖羊’公羔的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按RFI进行排序,分别筛选出RFI最高(high-residual feed intake,H-RFI)和RFI最低(low-residual feed intake,L-RFI)的羊各15只,屠宰后,采集肝脏和肌肉组织,利用Q-PCR技术检测绵羊LDHβ基因分别在H-RFI和L-RFI羊肝脏和肌肉中表达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了该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和预测其结构与功能.【结果】绵羊LDHβ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005bp,编码334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6 479.43U,理论等电点为6.40.绵羊LDHβ基因与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牛,序列同源性高.功能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产物在内质网中参与辅酶因子生物合成的可能性最高.Q-PCR结果显示,绵羊LDHβ-mRNA基因在L-RFI羊肝脏和肌肉中表达量均显著低于H-RFI羊(P0.01).【结论】绵羊LDHβ基因作为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参与绵羊饲料效率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绵羊ANXA1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膜联蛋白A10(AnnexinA10, ANXA10)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预测ANXA10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功能结构域并构建ANXA10同源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绵羊ANXA10基因含有1个7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4个氨基酸; ANXA10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5.0 KD,理论等电点为8.16; ANXA10编码产物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位于细胞质中,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参与机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湖羊在西北寒旱地区行为学和生理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羊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进而为西北地区湖羊引种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12只(公、母各半)舍饲周岁湖羊,通过近红外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A因子,A1夏季,A2冬季)、性别(B因子,B1♂,B2♀)和不同时段(C因子,C1昼,C2夜)条件下湖羊的采食、饮水、反刍、卧息等行为。结果表明,季节因子(A因子)对湖羊采食、卧息、反刍等行为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因子(B因子)仅对湖羊采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昼夜因子(C因子)对湖羊的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采食和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季节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湖羊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对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湖羊行为学无显著影响。试验羊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和血常规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湖羊在当地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引种湖羊可行。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鼻采集冷藏真空包装罗非鱼贮藏过程的气味信息,以鱼肉品质变化为参考,对识别传感器和特征信息提取进行分析,旨在筛选适用于鱼肉品质判定的传感器种类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罗非鱼贮藏过程中,鱼肉的新鲜度逐渐下降,部分传感器的响应信号随着气味浓度的增强而增大;40~42 s的信号特征稳定,与品质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可用于特征提取;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与品质指标线性关系较好的传感器种类;使用筛选后的传感器种类和特征提取进行模式识别,能够很好地区分鱼肉的不同品质等级,表明筛选后的传感器条件可用于品质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