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前期试验获得的4株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杂交菌株为试材,利用亮蓝-PDA平板显色试验、苯胺蓝-PDA平板脱色试验、体细胞不相容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斑玉蕈木质素降解酶高活性菌株,并鉴定其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以期丰富斑玉蕈优良品种.结果 表明:杂交菌株JZB2124031的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最高,亮蓝-PDA平板和苯胺蓝-PDA平板可分别出现明显的变色圈和脱色圈,与其它菌株均可产生拮抗反应.15条ISSR分子标记引物具有扩增稳定性,当相似系数为0.75时,22株菌可以划分为九大类,其中杂交菌株JZB2124031独为一类.综上,杂交菌株JZB2124031具有较高的木质素降解酶活性,与其它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食用菌产业现状对菌渣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杏鲍菇枯萎病菌侧耳泛菌(Pantoea pleuroti)为试材,采用PCR引物设计的方法,通过分析P.pleuroti基因组的测序结果,设计合成并筛选出可检测P.pleuroti的引物,并研究其检测效果,以期建立P.pleuroti的高效PCR检测体系,并为科学防控杏鲍菇枯萎病提供分子基础。结果表明:K3143F/R和K37F/R 2对引物特异性强,仅P.pleuroti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时,PCR扩增产物分别呈现1条660 bp和1条666 bp的特异性条带,15株Pantoea属细菌和3株食用菌常见病原菌的基因组DNA及阴性对照作为模板扩增产物均无条带;基于这2对引物建立的检测体系均不受杏鲍菇组织液的干扰,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最低3.6 pg·μL-1的P.pleuroti基因组DNA;应用这2种体系对接种P.pleuroti 48 h后的杏鲍菇样品进行了检测,最低可检测出子实体内100 cfu的杏鲍菇枯萎病菌;此外,整体上,引物K3143F/R比K37F/R的检测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和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TRAP)分子标记对19个香菇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34对(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获得303条数据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4条,多态性比例为83. 83%,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 75的水平上,将19个菌株分为6类。3种标记的多态性比例排序如下:TRAP(91. 14%) ISSR(83. 15%) SRAP(80. 00%)。由结果可知,综合不同分子标记进行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更加准确地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以11种蜜环菌为研究对象,应用深层液体发酵获得胞外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确定多糖的得率,利用肿瘤细胞HepG2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胞外多糖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评价蜜环菌胞外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胞外多糖的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从0. 34 g·L~(-1)到9. 31g·L~(-1)不等,体外抗肿瘤研究显示品种间差异较为显著。其中,黄盖蜜环菌胞外多糖的活性最高,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仅为253. 6 mg·L~(-1),抗氧化检测结果显示秦氏蜜环菌的胞外多糖活力最高,可以达到976. 4μmol·g~(-1)。结合发酵多糖产量发现,北方蜜环菌胞外多糖是各品种中抗肿瘤功效显著的优势品种,而芥黄蜜环菌则是抗氧化功效的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西藏林芝地区的卵孢侧耳(Pleurotus placentodes)菌株进行生物学性状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卵孢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pH为7.0~7.5;卵孢侧耳可在培养料为50%棉籽壳、30%苹果树木屑、18%麸皮、2%石灰(pH自然、含水量为65%~70%)中栽培出菇;从接种至第三潮菇采收完成大约需要94~109d,生物学效率为31.4%±3.5%。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分析。首先随机选取19个亚侧耳菌株中的3个样本对ISSR和SRAP引物进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最终成功筛选出13条ISSR引物和13对SRAP引物。利用这26个引物或引物对,以19个亚侧耳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301条稳定且清晰的DNA条带,其中285条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时,可将19个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19个亚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亚侧耳优良菌株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真菌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真菌。通过阅览文献评介卵孢小奥德蘑、丝球小奥德蘑、拟粘小奥德蘑、厚褶小奥德蘑、褐褶边小奥德蘑和毛柄长奥德蘑的人工驯化栽培现状,以及在育种、多糖和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