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控制疫情的发生、蔓延,防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保护动物及人类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在国道省际交界处设立了动物疫病监督检查站,实施对即将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这一举措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公路动物疫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原地区花椰菜从育苗、定植到采收全过程的高产栽培技术。栽培前要注意土壤和品种的选择,可以选择早、中熟品种作为侧枝生产的主要品种,如白峰、申花一号、泰国A40、优秀、绿风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及其监测网络研究”项目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蒋有绪先生主持,国内十余个科研单位和林业院校合作承担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该项目是以分布在我国各自然地理区的近20个森林生态站为依托而进行的联网研究,在各生态站研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和整理,并进行大尺度和高层次的综合分析。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①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地理分布及其特性与三维(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自然地理要素的规律分析;森林生态  相似文献   
4.
5.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历史上是国家肉羊生产的主产区。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传统的放牧养羊已经受到制约,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在库区大面积实施25°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如万州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333hm)2,许多放牧地带实行了封山育林。利用田隙野草、人工牧草、农作物秸秆等草资源,实现山羊舍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为此,笔者于2005年4 ̄5月在重庆市良种羊繁育中心进行不同饲草资源对舍养山羊影响的试验,为面上推广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及方法1.1试验羊的选择选…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是在著名的比利时物理学家伊里亚·普利高津(I.Prigogine)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的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的,并在1973年严格地从数学和物理学方面论证了“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s)的存在。耗散结构理论综合了长期互相对立的无生命热力学平衡系统的熵增论和生命系统能量聚合的负熵论。认为当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由量变引起质变,系统可通过与外界不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著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著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著,老龄林则显著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采用红外辐射增温和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和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分析了干旱年不同处理(对照、增温+减雨、增温、减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季,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78、1.84、2.02和2.01μmol·m~(-2)·s~(-1),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2%87.5%和51.0%66.6%。干旱期,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低于生长季,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但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论]干旱年内,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期增温处理引起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气候变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光谱遥感对板栗品质预测的实际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在林业、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品质的监测预测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该文分析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板栗品质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前景十分广阔,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O-PEM模型估算了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总NPP呈现增加趋势,从1981年的2.82 PgC/a增加到2000年的3.13 PgC/a,年均增加0.0155PgC/a,20 a间NPP的平均值为2.98 PgC/a,约占全球NPP总量的4.7%~5.0%。NPP积累主要发生在4~10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NPP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15.68%,54.54%,25.50%,4.2%。其中夏季NPP增长最快,占全年NPP增长的64.14%。全国NPP年均值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逐步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年均NPP最高,达745.68 gC/m2,除农业植被外各种植被类型的月均NPP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月。经向剖线NPP变化规律不明显。纬向40°N线是南北分界线,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剖线平均NPP逐渐升高,往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剖线平均NPP逐步变大。纬向剖线NPP均值最高的是20°N线,异质性最高的是30°N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