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直接测定,研究水、土中19种有机氮和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振荡或组织捣碎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凝结法净化,使用Sigma2型带NPD的气谱仪测定。气谱柱长1m,内径0.2cm,填充3%或5%OV—17/Chromosorb Q 80—100目,该柱在恒温的色谱条件下,一次能将19种有机氮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完全分离。通过测定方法回收率及水、土样品的添加回收率,证实方法的可靠性,经应用,确认方法的可行性。其添加回收率为82.42~103.57%,变异系数0.17~12.57%,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6~0.0610ppm。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现有植物最少25万,可能多达50万种。据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40万种次生代谢物对有害生物具有抑杀活性。其中30科中近100种植物含有杀草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烯、生物碱、类黄酮、酚、氨基酸和多糖。异株克生与生物竞争不同,异株克生是基于次生代谢物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甲磺隆的应用技术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5μg/kg以下时 ,经过215d后 ,对后茬玉米安全。研究表明 ,向日葵是甲磺隆理想的生物测定试材 ,对甲磺隆的最低检出浓度达到 0.125μg/kg,其根长抑制率与除草剂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 ,最佳的剂量 -反应模型为 y=a+b lnx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80年代初中国生态环境中六六六的污染概况,特别是六六六各异构体在植物、动物样品中的残留水平,在土壤中的消解、被作物吸收和在食物链中生物浓缩的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农药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1世纪农药展望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21世纪,人类将面临多种挑战,而首当其冲的将是人口与粮食问题。据预测,到21世纪世界人口将达到66亿,并且面临着每年增加7000万人口的巨大压力。耕地面积不能增加,只有...  相似文献   
6.
点击农药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要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就必须防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就必须使用农药。这些被撒施在作物、土壤、水域中的农药,通过扩散、运转、吸附、吸收、降解、富集等过程进行多方式、多途径的运动与循环。运动的结果在某一阶段可能得到很高浓度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安全、科学地使用农药,不仅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避免人畜中毒,确保人身安全。自本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先后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防止农药污染,确保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林丹生产国,年产量为3800吨左右,约占世界林丹总产量的1/2。同时法国每年还进口相当数量的林丹,如1989年从中国订货1200吨,经过加工销往世界各国,故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林丹加工国。法国对林丹的需求量很大,平均年总需求量为2000吨左右,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林丹市场。法国使用的林丹剂型主要是乳剂,  相似文献   
9.
蔬菜中机硫杀菌剂残留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油菜对吡虫啉的吸收运转与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根部和叶面施药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菜对吡虫啉的吸收、运转与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油菜根系和叶片对吡虫啉均有较强的内吸作用。根部施药后,吡虫啉被油菜根吸收向上传导至叶部,且主要集中在油菜的根部和叶部;叶面施药后,吡虫啉被油菜叶部吸收向下传导至油菜的根部,吡虫啉主要富集在叶部,其分布排序为叶>上部茎>下部茎>根部,即离叶部越远,吡虫啉的浓度越低。此外,吡虫啉从油菜叶部向根部的转移量远低于从根部向叶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