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580篇
农学   350篇
基础科学   272篇
  259篇
综合类   2581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420篇
园艺   463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干旱是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挖掘玉米抗旱相关基因,通过转基因功能验证和转录组分析,解析关键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抗旱分子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104(WT)为背景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构建过表达ZmIBH1-1转基因株系(ZmIBH1-1-OE);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草铵膦抗性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PCR检测,以及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阳性植株和株系;以WT和ZmIBH1-1-OE转基因株系为材料,通过干旱处理(20% PEG6000),进行表型鉴定和耐旱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验证ZmIBH1-1的抗旱功能;通过对干旱胁迫下玉米4叶期转录组的比较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合DAP-seq(DNA affinity purification sequencing)分析,初步确定ZmIBH1-1蛋白直接调控与抗旱相关的下游靶基因,利用基因组可视化软件IGV(integrative genomics viewer)分析ZmIBH1-1蛋白结合候选靶基因的位置,然后通过Dual-Luciferase试验验证ZmIBH1-1蛋白与靶基因的调控关系。【结果】通过玉米遗传转化获得12个转化事件;T3代中,能同时检测到标记基因Bar和目的基因ZmIBH1-1的植株有458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ZmIBH1-1-OE中ZmIBH1-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WT,株系3和株系8表达量最高,将其自交获得T4代转基因株系用于后续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ZmIBH1-1-OE株系存活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生理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T,说明玉米中过量表达ZmIBH1-1赋予玉米更高的耐旱性。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WT与ZmIBH1-1-OE株系在干旱胁迫下有1 214个差异表达基因;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如在生物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光合作用、应激响应、脱水响应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新陈代谢等过程。结合转录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和DAP-Seq分析所得到ZmIBH1-1蛋白的靶基因,初步确定ZmIBH1-1蛋白直接调控与抗旱相关的11个候选靶基因,包括2个钙信号相关基因、3个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1个bHLH转录因子、1个应激响应蛋白、1个谷胱甘肽转移酶、1个氧化还原过程蛋白和2个乙烯响应因子;基因组可视化结果显示ZmIBH1-1蛋白可以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随后通过Dual-Luciferase试验进一步表明,ZmIBH1-1蛋白可以直接作用于11个候选靶基因,其中,ZmIBH1-1蛋白可以促进ZmCa-MZmSYCOZmbHLH54ZmGlu-r1ZmCLPB3ZmP450-99A2的表达,抑制ZmAGD12ZmCYSZmCYSBZmERF-107ZmEIN3的表达。此外,在干旱胁迫下NAC、WRKY、MYB等转录因子在ZmIBH1-1-OE和WT株系中也存在差异表达。【结论】ZmIBH1-1的过表达可以增强玉米苗期的耐旱性;ZmIBH1-1蛋白通过直接调控乙烯信号通路中的ZmERF-107ZmEIN3的表达提高玉米的耐旱性;ZmIBH1-1蛋白通过直接调控钙信号相关基因ZmCa-MZmAGD12增强玉米的耐旱性;ZmIBH1-1蛋白可能通过间接调控NAC、WRKY、MYB等转录因子响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隐蔽质粒的拷贝数,并探究不同基因组制备方式及定量策略对质粒拷贝数测定的影响,分别采用试剂盒和水煮法制备爱德华氏菌基因组,通过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PCR测定两种不同总DNA制备方式下的隐蔽质粒拷贝数,同时测定试剂盒对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回收率。结果显示,以试剂盒提取的总DNA测得的pEI1和p EI2拷贝数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分别为3.63±0.30、5.04±0.18和4.22±0.15、5.13±0.50,显著低于以水煮法测得的pEI1和p EI2拷贝数的绝对定量11.84±0.80、11.70±0.25和相对定量13.85±1.64、11.90±0.97。回收率结果显示,试剂盒对染色体DNA的回收率(45.8±4.1)%,显著高于对质粒pEII的回收率(25.1±0.5)%和pEI2的回收率(31.3±1.7)%。结果表明: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爱德华氏菌隐蔽质粒的拷贝数时,基因组的制备以水煮法为宜,爱德华氏菌隐蔽质粒pEI1和pEI2均属于中拷贝质粒。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姜品种药效略有不同,通过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试验分析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生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老姜、沙姜、竹根姜、红芽嫩姜4种生姜的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沙姜中特有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较高,为90.43%;竹根姜中特有成分为贡蒿萜醇,含量为4.59%;红芽嫩姜中特有成分为香橙烯,含量为1.45%;老姜中特有成分为[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萘,含量为1.16%。根据生姜特有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可实现生姜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皮特兰×长白阉割公猪及母猪各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大麦、小麦、玉米及豆粕型基础日粮,亚麻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亚麻油,橄榄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橄榄油,试验共进行80 d。结果显示:不同猪只性别间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肌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阉割公猪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均高于饲喂同种日粮的母猪,而瘦肉率低于母猪;亚麻油组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橄榄油组(P0.05)。不同油脂日粮对各感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肌肉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橄榄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著增加了C18: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橄榄油和亚麻油组中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白肌纤维均显著高于阉割公猪(P0.05),橄榄油组各纤维直径较亚麻油组有所提高。不同油脂日粮及猪只性别对肌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亚麻油提高肌肉n-3脂肪酸的含量或亚麻酸含量。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高于去势公猪。日粮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去势公猪肌肉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草坪草耐践踏性在形态学、生理学及解剖学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草坪草耐践踏性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我站受甘肃省安西县人民法院委托,对7C1.5型农用挂车车厢自卸锁销座焊缝喉部断裂进行质量鉴定。2001年5月,法院依据我站的质量鉴定报告,做出农用挂车销售商负担用户医疗费、误工费的判决。农用挂车销售商对我站质量鉴定结论未提出异议。一场拖延了三年的质量事故案件,终于得到解决。现场勘验受安西县人民法院的委托,我站派两位高工进行现场调查,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还有委托方代表,销售商代表和用户当事人。据当事人陈述:1998年8月26日从安西县某农机经销商购买7C1.5型农用挂车。1998年9…  相似文献   
7.
钱华  干波 《内陆水产》2001,26(12):34-34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传播速度极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症状、成因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与危害对象该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为主体的多种细菌。其主要症状是,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呈灰白色,严重者鳃丝腐烂。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肿大,内脏器官全部出现炎症,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全…  相似文献   
8.
孙惠存  袁荣干 《内陆水产》2004,29(11):25-25
倪老板是本地最有名的养蟹专业户,10多年来他一直在6.7hm^2的蟹池上奋斗着。几年前。当河蟹抖抖病暴发成灾时。他凭着自己一颗执着的心,潜心钻研,攻克了连水产专家都兴叹的抖抖病简易治疗方法.兴化、江都等地的养蟹户专程驱车来邀请他。有几十万亩的养蟹大户从中受益。不料8月中旬以来。这位土专家养殖的河蟹每天死20~30kg,其间,他也使用了二溴海因等药物,但效果不甚明显,河蟹依然在不断死亡,老倪陷入了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LibQUAL+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浙江财经学院图书馆开展了面向全校的"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介绍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调查结果所反映的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看法与期望,分析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玉江  初晓丽 《新农业》2009,(11):47-47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植物区系顶级群落,由于长期受到人为采伐等非自然因素的干扰,现存量极少,代之形成了大面积红松、落叶松纯林和生产力低下的杂木林。红松人工纯林由于树种单一,导致林分的土壤肥力逐年下降。近年来,通过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等措施,培育了大面积红松阔叶混交林,其中色赤杨与红松混交林是较为成功的一种混交林分,现将草河口地区红松与色赤杨混交林改土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